在业内人士看来,“带金销售”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其带来的业绩显著,医药代表受到利益驱动,采取不正当手段为药品谋求医院“入场券”。另一方面,从医院角度来看,也有“以药养医”,通过各种药品回扣增收的需求。一些抵挡不住诱惑的医务人员为获取丰厚的回扣,很可能多开药、开贵药、开指定药。
隐藏在医药领域的利益网、关系网,不只是“代表送红包,医生吃回扣”。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易利华的腐败案件,揭开了一条更加完整的利益链——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生将统方数据出售给医药代表,用以准确地对医生进行公关,实施贿赂。无锡市人民医院信息处工作人员王伟,多年来也直接向多名医药代表出售统方,获利达160多万元。
“有些医院(信息科)是整个科室一起做,大家心里都知道,心里都有数,认为法不责众。”王伟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认为,“要让医药代表乃至整个医疗系统回归价值本位,需要完善综合全方位的严格监管体系,只有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才能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
集中带量采购打破恶性循环,“中间商赚差价”的时代正走向终结
医药代表处境转向,是医药行业风向和竞争格局改变的一个缩影,背后则是国家医药招采改革“组合拳”产生的实效。
急性胃溃疡治疗药物埃索美拉唑注射液价格从65元每支下降到4元每支,新一代糖尿病用药沙格列汀降价62%,月费用从225元降到了90元以下……今年10月起,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正式执行,第六批国家集采预计年底启动。
带量采购、以量换价、价低质优者得——2018年至今,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实施五批,共覆盖218种药品,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4%,集采药品价格从国际最低价的2至3倍下降到与之相当的水平,节约药品费用已达1500亿元;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眼科人工晶体等常用高值医用耗材也正被分批纳入集采,其中,国家首批组织“冠脉支架”集采后,中标产品平均降价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