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快速导航
>名人与中医

百年针王郑魁山

作者:中华网 2019-11-26 15:50:22

一代针王传绝技

1954年10月,郑氏父子受卫生部调遣,参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的创建工作,郑毓琳任针灸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郑魁山任具体负责人,主要负责中国传统针法研究。同年,郑氏父子又一起受聘到政务院医务室,专给中央首长及外宾诊治疾病。一次为周恩来总理治病后,总理留他们父子共进晚餐,饭后邓颖超陪他们泛舟中南海,并称赞说:“你们父子俩无论对群众,还是给中央领导治病,都是风雨无阻,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令人敬佩,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大成绩。”

在给多国首脑治愈顽疾后,毛泽东主席盛赞郑毓琳先生,并指示卫生部给郑毓琳先生选派徒弟,先后有李志明、王德深、张缙、王岱等十余人投于郑氏门下,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新中国针灸事业的中坚力量。

在卫生部的安排下,1956年郑魁山在中医研究院开办了苏联、越南、朝鲜等国际针灸班,培养了500多名针灸人才。1960年,郑魁山调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针灸科主任,临床及带教工作非常繁忙,为西苑医院针灸科的早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郑魁山与协和医院、北大医院等10家医院协作研究经络的实质,“经络即是气的循行通道”的观点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因为郑氏父子对针灸学的突出贡献,自1956年的国庆节起,周恩来总理都邀请他们到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观礼。

1968年,郑魁山调任中医研究院广安门中医院工作。1970年2月,郑魁山被打成右派,下放至甘肃成县。在成县的12年里,郑魁山荣辱不惊,时刻没有忘记医者的天职,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他白天在医院看病,晚上回到家里还会有病人找上门来,他从不拒绝。当他看到每天都有很多患小儿麻痹症的农村孩子就诊时,忧心忡忡,食不甘味,于是深入调查、刻苦钻研,大胆地开创了以穴位埋线新疗法治疗小儿麻痹症的先河,有效率高达99.5%,此成果不仅给乡亲节约了费用,更挽救了无数个痛苦的孩子。也就是在这样繁忙困苦的时期里,他和夫人孟昭敏一起手把手地把针法绝技传给了每一个子女,其子郑俊江等也不辱父命,后来成为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学的骨干力量,继续传播着中国针灸,弘扬着郑氏针法。

上一页3/5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