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如桴落鼓出音
1939年,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抗日,吕正操将军率部驻扎安国,郑氏父子积极响应号召,捐献1000大洋、18匹战马支持抗日。日寇闻讯后逮捕了郑魁山并用刺刀挑伤了他的脚筋。后得中共地下党李焕文同志搭救,郑魁山才得以脱险。随即,父亲郑毓琳带郑魁山赴北平避事疗伤,伤愈后父子俩边打工边行医,后落户北平。
1947年10月,郑魁山通过了中医师资格考试,开始在北平正式行医。1950年,在西单旧刑部街奉天会馆附近开办郑氏针灸诊所,因疗效出众,声名鹊起。在那个汽车为数不多的年代,郑氏诊所门前却经常堵车,政府不得不出动专门交警指挥交通,并协调奉天会馆将其大院特批为郑氏诊所停车场。这在当年成了京城的一道罕见风景。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经历过战事的干部也时常到郑氏诊所治病疗伤。1951年11月,时任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副主任的张文豹患眼底出血而失明,医治3个月无效,后经人介绍求诊于郑魁山,郑氏父子主要运用“过眼热”手法针刺风池穴,每次保障眼底热三天,半月生效,三个月彻底痊愈。张文豹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作为患者,我领教过他们高超的医术,作为朋友,我祝贺他们取得的成就。”
1956年,在卫生部的安排下,郑魁山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开展视网膜出血及视神经萎缩研究。经其治疗的91例患者,有效率高达90.2%,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亲眼目睹郑氏针法之神奇后说:“用针灸热补法使患者眼底内发热,通络化瘀生新,既安全可靠又节省费用,比西医的发热疗法疗效高,应当肯定。”20世纪七八十年代,链霉素中毒性耳聋让西医束手无策。郑魁山采用温通针法针刺风池、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治愈数十人。1987年11月,在世界针联第一届针灸学术大会上,郑魁山宣读的《针刺治疗链霉素中毒性耳聋14例临床观察》震惊了整个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