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据悉,目前我国早期消化道癌症的发现率不足10%,远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
专家表示,早期胃癌没有症状,一旦有症状时,已经是中晚期,以至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后期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大幅降低。因此,早期发现肿瘤十分重要,而定期通过胃肠镜筛查可以提高消化道癌症的发现率,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频繁做胃镜检查。
专家提示,如果有感觉胃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问题,最好查胃镜。除有上述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做胃镜外,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胃镜检查。
胃癌的高危人群有:
1.患有胃癌癌前病变的患者:胃癌癌前病变是指具有胃癌易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常见的有:
①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癌前病变,其发生胃癌的几率可以高达10%。
②慢性胃溃疡,癌变率一般不足3%,若近期溃疡症状的规律性改变,程度加重,并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进行性消瘦,应注意是否发生癌变。
③胃息肉,一般认为,直径>2cm,多发且基底较宽的息肉癌变率高。
④胃部分切除术后者,大量资料表明,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癌的危险性增加,可达0.3%~10%。⑤其他癌前病变,如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
2.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胃癌死亡率明显正相关,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
3.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如饮食不规律、吃霉变食物、吃饭速度快、喜食腌制、熏制食品,高盐饮食、少食新鲜蔬菜者。常食用霉变食物可导致胃液中出现杂色曲霉、黄曲霉、镰刀菌等霉菌感染,产生的杂色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强烈的致癌物质。另外,腌制、熏制的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久食可导致胃癌发病机率增高。高盐饮食也与胃癌的发生正相关,例如美国、新西兰等国每天每人摄入食盐量为10克,胃癌的发病率很低,盐摄入量每天12~15克的国家胃癌发病率较高,日本、芬兰及多数东欧国家胃癌发病率很高,他们每人每天摄入的盐量超过15克。目前认为,食盐本身并不致癌,可能由于盐造成了胃粘膜损伤,与其它致癌因素协同使人更易患胃癌。
4.长期酗酒及吸烟者,酒精可以刺激胃黏膜,使黏膜细胞发生改变而导致胃癌的发生。吸烟与胃癌的关系也得到了肯定,并且吸烟可能是一项很强的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不仅与吸烟量有关,而且也与开始吸烟时的年龄有关,以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吸烟的危险性最大。值的注意的是,饮酒、吸烟既可独立影响胃癌的发生,也可以产生相乘作用,使胃癌发生的危险度大幅提高。
5.精神受刺激和爱生闷气者。在胃癌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发现生闷气、精神受刺激,长期抑郁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6.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胃癌存在家族聚集性现象,有报道患者家属中胃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亦有报道弥漫型胃癌与A型血有关。但遗传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如何发挥作用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7.某些特殊职业者,研究表明,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的工人,以及金属行业的工人,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如何进行胃癌检测
胃癌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各种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早期预测、早期发现肿瘤对胃癌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胃癌防治的最终目的。由于目前人们对胃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从根本上阻断致病因素的作用在短时期内难以突破,因此,从胃癌防治战略中选择发病学防治,即采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可以使胃癌防治尽快取得进展,并获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胃癌尚缺乏科学、经济、有效的筛检方法。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开展X线双重造影筛检———胃内窥镜精查的方法,使早期胃癌检出率大大提高,但该方法研究设计、筛检技术及卫生经济学的评价等还存在争议,不宜推广。80年代以来,探讨胃癌发展不同阶段生物学特征,特别是探讨体液(血液、胃液、尿液)中胃癌相关生物标志物,以用于筛检早期胃癌或高危个体已成为胃癌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胃癌高发现场多处于地域相对封闭、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地区,人口流动少并具有遗传相对稳定性。
国家科技部在“十五”期间立项进行《胃癌高发现场、高危人群优化筛检方案研究》科技攻关课题,根据胃癌发病过程中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在胃癌高发现场进行高发人群优化筛检方案的研究。应用已建立的筛检方法,如检测血液和胃液中硫酸黏蛋白、端粒酶活性、MG7Ag免疫组化和免疫PCR、幽门螺杆菌CagA、VagA蛋白等,通过优化组合寻求具有应用价值、高灵敏性和特异性的筛检方案。
这一课题符合当前我国肿瘤防治研究战略规划的要求,通过在胃癌高发现场实施有规模效应的科学有效的胃癌筛检,以期早期发现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早期诊断和早期根治,提高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为我国胃癌防治提供一套科学依据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