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健康专栏 > 胃癌 > 正文

学会如何向胃癌说“不” 胃癌预防要时刻注意饮食

学会如何向胃癌说“不”

胃癌的致病因素很多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经常有人听到身边的亲友被疾病夺取生命,却不愿意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更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预防疾病的常识,同时对于很多致命的疾病,又产生恐惧心理。殊不知,正是这些心理,让很多人低估了预防疾病的价值,错过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郭天康解释,胃癌是一种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多阶段发展的复杂遗传疾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多样性。正是它的复杂性,使生活中很多被忽视的不良细节成为诱发胃癌的主要因素。

首先,胃癌的发病与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分析,调味料的使用可能是诱发胃癌的环境因素之一,这其中以食盐最为常见,医学研究表明,居民长期使用含盐量较高食品的地域胃癌发病率也高,尤其是熏烤、腌制食品。因为此类食品中含有较高含量的亚硝酸盐、真菌霉素等致癌物或致癌物前体。该类物质可直接污染食品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易被机体吸收,在胃内经消化作用可转变成致癌化合物。此外,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也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病。

其次,很多胃肠道慢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也易引发病变。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其中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

第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胃癌的生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据报告,Hp感染者发展为胃癌的风险比无Hp感染者高2.7倍-12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最后,胃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其方式为多基因遗传。郭天康告诉记者,一般认为胃癌是一种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和家庭聚集性、家族肿瘤史的遗传疾病,尤其是直系亲属胃癌史,胃癌患者家庭成员比非胃癌患者家庭成员患胃癌的危险要高2倍-3倍。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家族性倾向可能是因为胃癌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相似。

现代医学向胃癌说“不”

郭天康说,胃癌和大多数肿瘤一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病人在早期多无明显的异样,有较典型症状出现时往往已到中晚期。如果病人能在有轻微症状时就引起重视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胃癌的治愈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胃癌无法治愈的神话也被逐渐打破,尤其是胃镜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胃癌可以获得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机会,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郭天康认为,胃癌的治疗手段很多,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化疗及其他治疗等,包括放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对胃癌的诊治,应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突出诊断的标准化、治疗的个体化、术后康复的规范化。规范的胃癌外科治疗是从系统清扫淋巴结开始,外科医生淋巴结清扫的技术和范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外科医生的手术质量降低难以用化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进行弥补。因此,积极推广规范化胃癌根治手术,同时重点加强手术质量控制,能够极大地提高胃癌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D2式胃癌根治术及联合脏器切除术,能够较好地平衡手术远期疗效及手术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手术切除率高、根治范围彻底、生存率高,远期疗效也很好。与此同时,开展胃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术中腹腔区域化疗,动脉灌注化疗,术后个体化化疗,配合胃癌化疗耐药基因的靶标检测,也能够极大地提高术后化疗的效果。

保持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郭天康教授表示,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现在有很多治疗的办法,但和其他肿瘤疾病一样,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根据目前的认识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以下几点,基本可以远离胃癌的阴影: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定时量、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过烫,对胃都会产生无法弥补的损伤,这也为胃癌的发生埋下伏笔。经常食用新鲜的富含维生素的黄绿蔬菜和鱼、肉、蛋类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尽量少摄入食用腌制的、熏烤的或晒干的食物,就会大大降低患病的几率。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吸烟会加快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喝烈性酒也会损伤胃黏膜,进而诱发胃癌,如果饮酒同时吸烟,其危害性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强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癌前病变要及时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久治不愈的胃溃疡、胃息肉,以及恶性贫血等疾病,与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的症状。出现以上症状的人群,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胃,并及时就诊。其次,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食管癌、胃癌的家族病史人群也属于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而且需要说明的是,简单的体检并不能代替全面的肿瘤体检。

郭天康告诉记者,多年来,胃癌之所以让人们避之不及,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它。了解胃癌,通过有效措施预防肿瘤的发生,一旦患病,尽早接受有效的治疗。现代医疗条件下,胃癌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即便发现得相对较晚,也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治愈或延长生存期。平时尽可能地保持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胃癌预防要时刻注意饮食

大卫·赫柏是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人类营养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在世界营养学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水果、蔬菜和大豆为基础的膳食,给世界树立了健康饮食方式和健康膳食的典范。20年前开展的著名的康乃尔-牛津-中国营养项目研究,证明中国居民的膳食远比西方膳食好许多。研究表明:那时,虽然中美两国的蛋白质摄入总量近似,但蛋白质来源差异很大。在美国,超过70%的蛋白质来自不包括鱼类的动物性食物,而中国则只有7%。

可是,在过去短短数年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快速转变。1989年至1993年间完成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摄取高脂膳食的成人比例已从22.8%上升到66.6%,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快速转向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典型膳食模式。“我在王府井散步时,像麦当劳这样的美国快餐随处可见。”赫柏认为,在饮食嗜好上,高脂、高糖和高能食物越来越流行。

城市个人收入增加、更容易获得加入糖和植物油的美味食物,使肥胖和超重人数显著增加。向高脂肉的膳食转变,会减少来自高纤维水果蔬菜的健康碳水化合物,加之活跃的体力活动减少,引起很多的营养健康问题。

“在胃癌中,约30%属于贲门胃癌,这跟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有关。以前得胃癌,多数是穷人或是老人,现在得胃癌的,多数因为吃得好,饮食太西方化,或是肥胖所导致的。贲门胃癌产生在食道下方和胃上方,多出现在胃酸倒流的肥胖者中。”全世界中,美国、加拿大、澳洲的这类因肥胖或胃酸倒流所造成的贲门胃癌病例最多。

贲门胃癌比胃癌更棘手,因为癌细胞与肿瘤会转移到其他器官,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在治疗方面,医生说:“胃癌和贲门胃癌的治疗方式一样。早期疗法以内窥镜切除肿瘤,不必开刀。如果在胃部第一层,大概两公分的肿瘤,可以采用这种疗法。肿瘤太大的话,就得开刀切除。

“早期发现,40%可治好,如果来到第三期或末期,只剩10%左右的机会存活。所以,当你有胃不舒服时,不要只吃胃药,应找医生检验。有时,人们吃药后,胃痛好像好很多,以为没事,这很容易造成误导。现在照内窥探镜只需5分钟而已,没感觉,能更正确的诊断病情。”

医生说,吃不定时会胃痛,但是那些突发性的胃痛,或是中年才开始的胃痛,都要加倍留意。什么年龄都可能患上胃癌,他的病人中,最年轻的只有8岁。吞咽困难是胃癌的最大症状,占42%;出血占19%,其余包括体重减轻、贫血、痛楚等。

胃癌发病于40岁

新加坡防癌协会执行理事黄毅说,胃癌普遍发病于40岁的男女。胃癌在早期发现与医治,将有效提高病患的存活率。

胃癌跟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可多吃水果蔬菜,多摄取纤维食物来预防癌症。

上一页5/5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