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
------防止先天性疾病儿出生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小天使”的幸福和健康,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力开展产前诊断。产前诊断又叫出生前诊断,它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是否患有遗传性先天畸形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异常胎儿进行治疗性流产,防止缺陷儿出生,从而保证后代健康。产前诊断仅有20多年历史,但发展迅速,方法包括X线、胎儿镜、超声波、生物化学及酶检查、染色体诊断等,最常用的是超声波和染色体检查。
B超是一项无痛无损伤方法,应用最广,它可以对胎儿的面部、四肢、脊柱等外部发育情况进行检测,还可直接对胎心和胎动进行动态观察,但B超不宜做的太多,因为超声波或多或少会影响胎儿的听觉等功能,一般在正常情况下以孕早、中和晚三次B超为宜。
染色体检查是遗传学诊断的一种,主要针对胎儿先天性染色体病,可诊断出100余种染色体病,包括先天愚型、猫叫综合征、两性畸形等,这是B超无法做到的。孕期染色体检查分三个阶段的三个方法:
早期(孕8-11周)的胎儿绒毛组织吸取:绒毛可经宫颈部取样,最好在B超监视下进行。绒毛枝经处理或经短期培养后进行染色体分析,另外,绒毛组织处理后还可以做酶和蛋白质检测,也可以直接抽取DNA进行基因分析。
中期(孕16-20周)的羊膜腔穿刺术:既羊水取样,羊水中有胎儿脱落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可进行染色体分析、酶和蛋白质检测、性染色质检查、DNA分析等,可诊断出上千种疾病,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孕晚期(孕27周后)的脐带穿刺术:在B超引导下经母腹抽取胎儿静脉血。这项技术在我国已远较国外普及,成功率高,也较安全。脐血可作染色体或血液学各种检查,亦可用于因羊水细胞培养失败,DNA分析无法诊断而能用胎儿血浆或血细胞进行生化检测的疾病,或在错过绒毛和羊水取样时机下进行,在一些情况下,可代替基因分析。例如,α地贫可直接测定HBarts;血友病可直接测定凝血因子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