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心悸 > 正文

心悸的中医辨证治疗

方法如下:

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郄门 神门 厥阴俞 巨阙

配穴 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操作 毫针平补平泻法。

方义: 心包经内关及郄穴郄门可调理心气,疏导气血。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阴俞配心之募穴巨阙,可益心气,宁心神,调理气机。诸穴配合以收镇惊宁神之效。

对症治疗:

1.心气虚证: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脉弱。补益心气。五味子汤加枣仁、茯神等。

2.心阴虚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滋补心阴。天王补心丹加减。

3.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头晕,动则尤甚,健忘,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唇、甲色淡,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补益心脾气血。归脾汤加减。

4.阴虚火旺证:心烦,心悸,失眠恶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或潮热颧红,盗汗,耳鸣腰酸,舌红绛,苔少,脉细数。滋阴降火。黄连阿胶汤加枣仁、生地等。

5.心虚神怯证:心悸,胆怯,因惊而悸,遇恐则甚,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气短自汗,神疲乏力,舌苔薄白或正常,脉虚数。养心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或平补镇心丹加减,或磁珠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6.痰阻心脉证:心悸胸闷,眩晕,痰多泛恶,食少纳呆,舌胖苔滑腻,脉滑。祛痰宣痹。导痰汤加远志、薤白等。

上一页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