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外阴银屑病 > 正文

外阴银屑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近来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本病有家族史,有遗传倾向,国外报道为10%~80%,国内一般为10%~23.8%,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完全外显,也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关于遗传方式,国内外尚无定论。国外银屑病患者中HLA-B13、B17出现频率明显增高,但也有HIA-B3、C77、W6出现频率上升。我国银屑病患者中HLA-B13、HLA-B17出现频率上升,也可HLA-A1出现上升,HLA-B40、W35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但是HLA的频率对于评估单个病人的临床及预后没有明显的意义。

2、感染因素

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其中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发病关系密切,尤其是一些急性点滴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患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等的症状,且抗“O”常升高。一般认为是细菌毒素发生的变态反应。

3、药物因素

现今发现下列药物可以引起银屑病,如:β受体阻滞剂、锂、抗疟药等。最近又发现特比萘芬、钙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硝苯地平、尼索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卡托普利、格列本脲和降脂药吉非诺齐、地塞米松以及某些细胞因子,如:G-CSF、白介素、INF-α、INF-β等都可诱发银屑病。

4、免疫因素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循环T细胞有缺陷。皮损中可查见血管壁和(或)真皮一表皮交界处有C3补体和(或)免疫球蛋白的沉积。血清存在抗IgG抗体,免疫荧光测到抗角质层自身抗体。

此外,还与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精神、食物等因素有关;季节变化、外伤或手术等可诱发本病。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搞清楚,学说很多。银屑病有3个主要特征,分化异常、角质细胞过度增生、炎症。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进入增生池较正常的明显增多,细胞增殖加速,有丝分裂周期从正常的311h缩短至37.5h。表皮通过时间从26~56天缩短至3~4天。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增殖的单个核细胞数目明显增高。T、B细胞在进入皮损前已被激活。局部的巨噬细胞也使T细胞在皮肤局部活化、增殖。

此外,角质形成细胞(KC)可在某些理化和生物等环境因素刺激下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以非抗原依赖方式使T细胞活化。KC能表达HLA-DR等MHC-2类抗原和B7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使KC具有抗原递呈细胞(APC)的能力,并为T胞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亦是T细胞局部活化的重要内在机制。KC作为APC可能主要对维持银屑病皮损有意义。多克隆或寡克隆的T细胞活化在银屑病的启动和维持中起作用。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异常高度地依赖于CD4T细胞,而更重要的是CD8T细胞维持银屑病临床病理变化是必需的。

银屑病中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存在异常也与疾病有关。超抗原和自身抗原都与银屑病疾病过程更有关,这两种抗原可能对T细胞修饰疾病的表达起着互补作用。银屑病皮损真皮浅层血管改变也是疾病的特点之一。它包括真皮乳头毛细血管丛静脉枝过度迂回、扩张,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增殖并有新血管形成,新形成的真皮毛细血管持续存在于银屑病的皮损及其周围外观正常的皮肤。银屑病皮损中VEGF、bFGF、PDECGF/TP等促血管形成因子高度表达,在银屑病的病理生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表皮细胞产生的TgaseK和IGF、1R以及白介素-1、白介素-8,GRO-α、TSP-1、TNF-α、KGF、TGF-α、ICAM-1等细胞因子与银屑病相关。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也与银屑病相关,但不是主要的因素。

2、组织病理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学的基本特点是表皮角质层增厚、角化不全及颗粒层减少或消失;表皮棘层肥厚,表皮突下延呈杵状,少量中性粒细胞聚集于角化不全区形成Munro微脓肿;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迂曲,达到顶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红皮病型银屑病组织学改变除了银屑病的基本特点外,还可出现慢性皮炎湿疹的改变。脓疱性银屑病组织学特点与寻常性银屑病大致相同。但表皮棘细胞间水肿较明显,表皮上部出现海绵状脓疱(Kogoj),腔内为中性粒细胞。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