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症状文章 > 胃癌 > 正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患胃癌吗 细嚼慢咽费时间吃饭太快会增加胃癌风险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患胃癌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比低发区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且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萎缩性胃炎及其伴有的肠化生、细胞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存在着密切关系。

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化生,有人统计两者并见者占66.5%,而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肠化生亦即肠腺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粘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替代,化生的细胞浆内含有大量正常胃粘膜所不应有的小肠细胞内的酶类,如氨基肽酶、5-核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化生的肠腺上皮细胞并能吸收一些脂质,使肠腺化生的原来的分泌功能转变为吸收功能。由于缺乏乳糜管而使吸收的脂质不能像小肠粘膜那样立即输入血循环,而是滞留在肠腺化生上皮内,胃粘膜区不能有效解毒,从而形成致癌物质,诱发胃癌。

有关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文献报道较多,主要认为有以下证据:①有癌的胃比有良性病变的胃,其肠上皮化生发生率高而广泛;②肠上皮化生与癌的发生部位非常相似,同样在胃窦和小弯比大弯及胃底多见;③胃癌高发区比胃癌低发区肠上皮化生多见;④多数胃癌伴息肉者皆系肠型蕈状癌在肠上皮化生的邻近;⑤有直接组织学的证据说明癌可能发生在肠上皮化生部位,也有人证实从肠上皮化生移行为癌组织。近年采用电镜与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肠化生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两种。完全型为小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粘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结果;而不完全型为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低,而在肠型胃癌旁粘膜中检出率很高,说明结肠化生与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时,化生的上皮细胞是癌的巢穴,化生程度越重,癌变机会越多。

中、重度异型增生是癌的前期病变

此外,萎缩性胃炎可伴有粘膜的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粘膜的异型增生是指胃粘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或机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前,几乎均先有异型增生。轻度增生多由炎症引起,可自然逆转,中、重度异型增生,是癌的前期病变。

萎缩性胃炎pH及亚硝酸盐含量高。在低酸状态下,胃内细菌特别是硝酸盐还原酶阳性菌增多,促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与食物中含氮物质结合成致癌物质N?亚硝基化合物,被认为是萎缩性胃炎转化为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由于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和慢性炎症损害,常可伴发胃的溃疡和息肉,而胃溃疡和胃的腺瘤样息肉亦属胃的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为1%~3%

慢性萎缩性胃炎被称为胃癌的背景性疾病,但根据国内多年随访资料分析,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癌变,其癌变率为1%~3%。单纯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轻、中度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低,而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病人,癌变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3至6月复查胃镜一次,有条件者可查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及肿瘤相关抗原;手术后萎缩性残胃炎者因其长期受胆汁反流的刺激,癌变率亦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碱性反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的发生。

如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故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下面系统地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2)实验室检查

①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②胃蛋白酶原测定: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

③血清胃泌素测定:胃窦部粘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A型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型CAG患者胃窦粘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

④免疫学检查: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测定,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

(3)X线检查: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粘膜皱襞平坦、变细,胃体大弯的锯齿状粘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窦炎胃粘膜可呈锯齿状或粘膜粗乱等表现。

(4)胃镜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粘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胃粘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细嚼慢咽费时间?吃饭太快会增加胃癌风险

现在很多年轻人,有一个通病——拖延症,甚至是拖延癌晚期。但是一到工作日,又不得进入快节奏生活,开启“超快模式”。

每天匆忙起床,赶着早高峰去上班,吃饭也是狼吞虎咽,尽量争取更多一点时间可以休息。但是这“匆忙”的背后,却有不少健康隐患。除了起床太猛影响心血管健康问题外,早高峰晚高峰也是众多上班族面临的一大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还影响我们的精神心理。

而为了休息足够而匆忙解决的早午晚餐,甚至还会增加我们患胃癌的风险。

要吃饱要吃好,吃饭速度还要有把握

为了我们胃的健康,三餐规律,营养均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吃饭的速度也会影响胃的健康!

不少人是这样的情况,高三赶着争分夺秒学习,练就了“秒吃饭”的技术,到了大学一时不适应,也没太在意,这“狼吞虎咽”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大学毕业,工作一忙,也很难再改回去。

但其实,“狼吞虎咽”坏处多多。

咀嚼不充分,有这些坏处:

增加胃癌风险

其实,我们“消化”的第一步,就是咀嚼。食物在我们嘴里充分咀嚼,将食物切割成细块,唾液等消化液跟食物充分混合,更利于后续肠胃的消化。而如果食物不经过咀嚼直接进入胃中,肠胃来不及分泌出足够多的消化液去消化这些食物,将导致消化不良。

而长期的消化不良,食物堆积,则会对胃粘膜造成慢性损伤,胃粘膜在反复修复的过程中,就增加了癌变的风险,患胃癌的几率要比细嚼慢咽的人高。

影响营养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没有好好咀嚼,直接吞进去的食物,吸收的过程则需要更久,吸收效率要相对细嚼慢咽的人低很多。

除此之外,快速进食还会影响我们对于“饱腹”的判断,导致肥胖,而肥胖这个“万恶之源”所引起的疾病就更多了。

总之,不管多忙,不想得胃癌,请尽量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吧!

上一页4/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