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痰浊眩晕 > 正文

痰浊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痰浊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一、中医药

1、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3、淤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肾精不足: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紫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

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5、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

方药:人参15克(另煎兑入),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二、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2、中药合剂疗法

现在一般都采用片剂、丸剂和一些西药治疗,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剂。基于中老年的体质,采用合剂治疗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晕宁合剂。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