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舒张性心力衰竭 > 正文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4、瓣膜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长期压力及容量负荷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并使其舒张功能受损。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引起容量负荷增加,使舒张期室壁应力增加,左心室扩大。主动脉瓣狭窄引起压力负荷增加使收缩期室壁应力增加,心室向心性肥厚。两种形式的心室肥厚均伴有心室弛缓障碍,但心室腔僵硬度仅是在向心性肥厚时增加,而在离心性肥厚时减少。舒张功能障碍在瓣膜性心脏病早期即出现,其后才是收缩功能障碍,换瓣手术后尽管患者左室心肌重量及EF值恢复正常,运动时舒张功能障碍仍可持续数年。

5、糖尿病性心脏病:尽管没有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临床表现,糖尿病患者仍常常发生心力衰竭,其中30%~50%表现为弛缓延迟,等容松弛时间延长。糖尿病患者心脏改变与其他并发症一样,均与结缔组织病理改变有关。因此,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的基本特点是主动弛缓及被动顺应性轻度异常,但也常合并有收缩功能障碍、EF值降低。

6、缩窄性心包炎及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为心包膜纤维化、僵硬及钙化束缚心脏,使四个心腔舒张期充盈受限。限制型心肌病则是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或心肌异常组织沉积,使室壁僵硬度增加,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以舒张中晚期显著。两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相似,均为心室充盈受阻,心室舒张末压力升高,压力曲线呈舒张早期下陷,后期呈高原波、肺动脉压及肺动脉阻力增高,心排血量减少。

二、发病机制

1、心脏的舒张功能障碍:是指心脏收缩后恢复至原来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的能力。包括心室肌弛缓及心室顺应性两部分,并受神经体液及负荷等因素调节。心室肌弛缓是一主动耗能过程:该过程包括舒张前期、等容舒张期、心室快速充盈期3个时期,其功能受损机制有:

上一页3/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