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正文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有哪些症状

侧支循环形成的早晚及是否有效,对视功能有直接影响,特别是黄斑部受累时,如果在中心窝与静脉阻塞之间有一早期开放的侧支存在,预后就比较良好,即使一时由于侧支负荷过重而出现出血,水肿,但当出血,水肿吸收后仍可恢复有用视力,反之,如果侧支形成之前,视网膜已有不逆性损害,则无济于视力的挽救。

完全性阻塞时,视网膜内层毛细血管床(包括毛细血管前微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在内的整个末梢循环单位)血流阻断呈大片缺血区,为检眼镜下所见棉绒状白斑形成的基础,病程后期,棉绒状白斑消退,在缺血区周围出现网状或卷丝状新生血管,新生血管与侧支循环在检眼镜下不易判别。

总干或半侧完全性阻塞时,部分病例可发生虹膜新生血管(虹膜红变),当新生血管扩展至前房角,进入小梁网堵塞房角时,则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荧光血管造影

荧光造影所见亦因阻塞部位(总干,半侧,分支),阻塞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及病程之早晚而有不同表现。

总干完全性阻塞在病程之初,造影早期因视网膜有大量出血病灶,使脉络膜及视网膜荧光被掩盖,在未被掩盖处则可见充盈迟缓的动静脉,造影后期,静脉管壁及其附近组织染色而呈弥漫性强荧光,当荧光到达黄斑周围毛细血管时,如果该处未被出血遮蔽,便有明显荧光渗漏,并逐渐进入,潴留于囊样间隙中,病程晚期,由于视网膜内层毛细血管床缺血而出现无灌注区,无灌注区周围残存的毛细血管呈瘤样扩张,各种异常径路的侧支循环及新生血管,可出现于眼底任何部位,但在视盘面最多见,视盘表面的新生血管有时可以进入玻璃体,新生血管因有明显荧光渗漏可以与侧支循环判别。

上一页3/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