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草酸尿:正常人每日尿草酸排量为15~60mg。草酸是除钙以外肾结石的第二重要组成成分,但大多数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并没有草酸代谢异常。高草酸尿多见于肠道草酸吸收异常,或称肠源性高草酸尿,占肾结石患者的2%。正常人肠腔内钙与草酸结合可阻止草酸吸收,回肠疾病(如回肠切除、空-回肠旁路形成术后、感染性小肠疾病、慢性胰腺和胆道疾病时)由于脂肪吸收减少,肠腔内脂肪与钙结合,因而没有足够的钙与草酸结石,导致结肠吸收草酸增多;而未吸收的脂肪酸和胆盐本身还可损害结肠粘膜,导致结肠吸收草酸增多。另外,在吸收性高钙尿时,由于肠吸收钙增多,也可引起草酸吸收增多。高草酸尿偶见于草酸摄入过多、VitB6缺乏、VitC摄入过多和原发性高草酸尿。后者分Ⅰ型和Ⅱ型,Ⅰ型是由于α-酮戍二酸乙醛酸裂解酶缺乏,造成乙醛酸规程而氧化为草酸;Ⅱ型缺乏d-甘油酸脱氢酶,引起1-甘油酸增多而草酸生成增多。乙烯乙二醇中毒和甲氧氟烷可刺激草酸生成增多。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草酸尿均可致肾小管-间质损害,导致肾结石。
(3)高尿酸尿:正常人一般每日尿尿酸排量为13mmol。高尿酸尿是10%~20%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唯一生异常,有人称之为“高尿酸性草酸钙结石”,并作为一个独立的肾结石类型。另餐,40%高尿酸尿患才同时存在高钙尿症和低枸橼酸尿症。高尿酸尿症的病因有原发性及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尤其是化疗溃疡性结肠炎、局灶性肠炎和空-回肠旁路形成术后等时,一方面肠道碱丢失引起尿pH下降,另一方面使尿量减少,从而促使形成尿酸结石
(4)高胱氨酸尿:系近端肾小管和空肠对胱氨酸、赖氨酸等转运障碍所致的遗传性疾病。由于肾小管转运障碍,大量胱氨酸从尿中排泄。尿中胱氨酸饱和度与pH有关,尿pH5时,饱和度为300mg/L;尿pH7.5时,则饱和度为500ml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