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各项处置,包括对病儿的必要检查,均应在1~2h内完成,以保证尽快施行手术。
3、手术方法
手术有一期修补术、二期修补术和分期整复修补术3种。手术步骤分成3步,分别为内脏复位、切除疝囊及修补腹壁。
二、非手术疗法
过去认为,手术是挽救病儿生命的唯一方法,但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有人根据病儿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对早期就诊的病儿仍采用手术治疗。但对那些就诊较晚,全身情况不佳,局部已有感染的病儿,则采用非手术疗法,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治疗机理
非手术疗法是将结痂剂涂在囊膜表面使其干燥并结痂,痂下生长出肉芽组织,然后由外周皮缘再向肉芽组织表面生长出上皮细胞,囊膜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覆盖,形成类似腹外疝的形式,以后选择适当时机再修补腹外疝。
2、适应证
(1)囊膜完整、大小不同的脐膨出,特别是早产儿合并其他严重畸形或并发症而不适合手术者,如膀胱外翻、严重心脏病、多发畸形等;
(2)巨大脐膨出囊膜完整、脱出内脏不能还纳入腹腔,又无条件行分期手术修补者;
(3)生后3~4天才就诊,羊膜表面已有感染者。
3、常用结痂剂
患儿可以应用苄烷胺(zephiran)、0.5%硝酸银液、1%碘酊或0.5%红汞加65%乙醇等,由于红汞吸收后可引起全身性中毒,近年来极少应用。
4、操作方法
应选择适当结痂剂涂擦在囊膜及其周围,每天涂擦囊膜l~2次,保持局部干燥,每次涂擦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外用弹性绷带包扎。因为乙醇和硝酸银有杀菌、凝固蛋白及收敛的作用,一般在1~2天后囊被呈干痂状,1周后整个囊膜上会结成一层厚厚的结痂,干痂逐渐脱落,创面有肉芽组织增生,而周围的上皮组织逐渐向中央生长,一般在2~3个月内,皮肤可以覆盖整个囊膜。由于瘢痕的收缩,肠管逐渐退入腹腔,在此过程中,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腹腔的容积逐步扩大,突出体外的脏器如肝脏、肠管等缓慢还纳入腹腔。待1~2岁后手术修补腹壁。
非手术疗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及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但亦有缺点:不能发现腹内其他伴发畸形;上皮细胞、瘢痕组织愈合覆盖囊膜所需治疗时间较长;肠管与瘢痕间常有广泛粘连,致使修补手术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