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适量吃奶类和豆类:奶类含丰富的钙质,每天喝1杯牛奶或酸奶。但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对左旋多巴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效果,建议喝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另外,吃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也可以补充钙。
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饮食中过高的脂肪也会延迟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影响药效。
吃少量的肉类:蛋白质会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需限制摄入。每天摄入大约50克的肉类,选择精瘦的畜肉、禽肉或鱼肉。1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25克精瘦肉类。对于部分患者,为了使白天的药效更佳,可以只在晚餐安排肉类食物。
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每天吃300~500克的谷类食物,如米、面、杂粮等。从中能得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等。碳水化合物通常不影响左旋多巴的药效。
预防帕金森应多吃浆果:有研究表明,帕金森患者常吃富含一种特有的黄酮类抗氧化剂的各种浆果,能有效预防帕金森。例如各类浆果、苹果、巧克力和柑橘属水果,都富含黄酮类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身体灵活度,防止帕金森病症。浆果中中富含的黄酮类抗氧化剂花色苷。由于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状是与身体灵活性密切相关的“抖”、“僵”、“慢”和“易跌倒”,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因而,常吃各种浆果有助于防止帕金森病症。
帕金森病的症状怎么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
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跤甚至可发生骨折等损伤。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对于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病人都是危险的场所,要格外小心,避免摔跌。
早期只是指发病时间较短,症状较轻,还处于药物可控制阶段,一般3年之内都属于早期,3年至10年以上属于帕金森病中期,这期间患者病情会逐步发展,身体耐药性出现,并且副作用较大。很多帕金森患者晚期都出现了卧床,不能站立和行走,其实帕金森病引起的“瘫痪”与真正的瘫痪不完全一样。是因为帕金森病人晚期由于四肢及躯干张力过高而限制了主动运动,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起床活动。
到了晚期病人也特别痛苦,帕金森病并不会直接致人死亡,而是病情到了晚期一些并发症最致命。感染是对帕金森病构成威胁的并发症。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地下,感冒经常发生,也容易罹患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尿频也常称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女性病人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可造成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感染、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帕金森是指多因脑髓空虚,或因肝风内动,痰湿阻滞所致,以震颤、僵直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中药治疗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起来更具有针对性,治疗的也比较全面一些,不过帕金森也算是一种疑难症,全国各地哪都有中医,一百个中医能开出一百个药方,每个中医治疗的着重点不一样,关键区别就是在于主治医生对于帕金森的研究够不够深,临床经验够不够丰富。
帕金森治不好,关键是没有选对药,不但越治越重,还会延误病情。特别强调是,帕金森是因大脑神经功能退化,脑髓空虚,脑神经细胞元受损及病变所致,因此治疗帕金森的关键是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