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 > 正文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什么疾病?

5、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6%~66%。按发生时间分为早发与晚发性,早发性发生于出血后数十分至数小时内,晚发性发生于病程4~16天,7~10天达高峰,平均持续2周。按累及血管范围分为局限性和弥散性多节段性,常涉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也可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病灶侧多于病灶对侧。早发性CVS多发生于破裂动脉瘤所在动脉,多为单侧局限性CVS,故有载瘤动脉定位意义;而晚发性CVS多为弥散性多节段性,可为单侧或双侧,对破裂动脉瘤载瘤动脉无定位价值。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是在SAH的症状经治疗或休息好转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神经症状并进行性加重,神经症状主要包括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及局灶定位体征3方面。

6、脑积水

SAH引起的脑积水分近期与远期脑积水,以远期并发的正常颅压脑积水较多见,而近期并发的急性脑积水也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SAH后急性脑积水(acutehydrocephalus,AHC)是指SAH发病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发生率为9%~27%,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率在20%左右。其发病机制大多认为SAH后AHC的发生与脑室内积血密切相关,与脑池积血总量亦有关。发生AHC是因脑室积血和脑池血量增加使血液沉积在基底池及第四脑室诸孔附近,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同时红细胞可堵塞蛛网膜颗粒使脑脊液的回收障碍。此外,基底池和脑室系统中脑脊液的循环阻塞可能形成压力梯度,最明显是在侧脑室内,脑脊液通过第三、四脑室及诸脑池、脑裂逐渐减少,减少了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回收。以上诸因素导致脑室扩大,形成AHC。AHC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通常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并可有意识障碍。较为突出的症状是意识障碍,尤其是在1或2天内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少数患者出现Parinaud(两眼上视不能)综合征。但据统计SAH后AHC患者中33%无临床症状,38%无意识障碍。总之,ACH与SAH临床症状很难鉴别,确切诊断需靠脑CT。而正常颅压脑积水则为SAH的远期并发症,系脑池蛛网膜粘连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及蛛网膜颗粒回收脑脊液减少所致。其发生率为35%左右。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智能衰退,步态不稳,锥体束征或锥体外系症状,尿急甚至尿失禁。

上一页2/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