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转移因子: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国外对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国内多采用正常人混合白细胞制备的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多数病人应用后可见T细胞功能增加。部分病人用药后有一过性肝功能损害加重,可能是由于机体细胞免疫提高,间接促进了B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体引起的。如症状无明显加重,可继续使用,以后肝功能仍可正常。用法为每周1次,每次1~2U,注射于上臂部的内侧皮下,20~30周为一个疗程。
③左旋咪唑:有促进巨细胞吞噬功能和提高T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用法为每周用药2天,每天150mg,分2次口服。该药疗效并不理想,可与激素联合应用。对HBsAg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疗效较好。
④云芝肝泰冲剂:系我国独创的具有较强免疫促进作用的中成药。其降酶效果好,改善肝功能迅速,为非特异性T细胞免疫促进剂。用法为每次5g,3次/d,3个月1个疗程。
(4)其他:国外报道,干扰素诱导剂对HBs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有一定疗效,目前国内主要用聚肌胞(PolyI∶C)诱导内源性干扰素产生。干扰素可使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影响病毒复制时的转录和翻译,阻抑病毒蛋白合成。一般用法为每次0.5~1mg,每周2次,2周为一疗程,2~4个疗程即可判断疗效。初步发现病人HBsAg可以转阴,转氨酶可下降至正常。在治疗期间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能使干扰素诱导剂的效率增强3倍。
环孢素、他克莫司已成功用于对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人。
(5)对症治疗:因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为一种多系统损害疾病,除全身治疗外,当肝外系统损伤所引起的症状严重时,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①关节症状:可适量给予非激素类抗炎止痛剂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剂量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