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其它文章 > 感染性休克 > 正文

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 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图示

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

(一)发病原因

枸橼酸杆菌为肠杆菌科枸橼酸杆菌属。最早于1932年由Werkman和Gillen描述。它包括3种,即异型枸橼酸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amalonaticus)。1979年发现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有一个生物型,称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生物型-1(citrobacter amalonaticus biogrouPI)。均与人类疾病有关,它们之间的区别见表2。

1.形态和染色枸橼酸杆菌为有动力,无芽孢,革兰染色阴性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

2.培养与生化反应枸橼酸杆菌在simmons枸橼酸盐培养基中生长。可在含有KCN(氰化钾)的培养基内生长。在jordoni酒石酸盐培养基中生长产酸。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可产生硫化氢。枸橼酸杆菌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通常产气。此外,还可发酵山梨醇、阿拉伯糖、鼠李糖、麦芽糖、木糖、蕈糖、纤维二糖及甘油。还原硝酸盐。不发酵戊五醇及肌醇。对乳糖、蔗糖及水杨酸的发酵能力各菌株间不一致。不能使赖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氨基。无DNA酶。不液化明胶。多数菌株能缓慢产生尿素酶。吲哚反应阴性。MR(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阴性。硝基半乳糖苷(Onitrophenyl-β-D-galactoside)半乳糖酶(ONPG)试验为阳性反应。

3.抗原与分离枸橼酸杆菌的特征与沙门菌有相似之处,其中有的细菌具有Vi抗原,而被称为巴勒卢普沙门菌(salmonell balIerup)。此群菌株的主要成员曾一度被称为贝萨斯达-巴勒卢普沙门菌(salmonellbethesda-ballerup)。而作为埃希菌属的一个菌种(弗劳地埃希菌)。通过对贝萨斯达-巴勒卢普菌群进行研究。建立了32个“O”群和75种“H”抗原。后来Sedlak及Slajsova又发现了10个新的“O”群,其中有些是原来划分为埃希菌的菌株。目前大约有40个以上的“O”群。本群菌株的“O”抗原与沙门菌属及埃希菌属中的一些“O”群有交叉抗原性。

上一页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