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肝包虫病 > 正文

肝包虫病的手术治疗

3、袋形缝合术

适用于已有感染的囊肿。在彻底清除内囊和囊腔内容物后,将外囊囊壁全层缝合于切口周围腹壁,腔内用纱布填塞引流。此种手术后常形成感染窦道,经久不愈。

4、肝切除术

本法能完整切除包虫,治疗效果最佳。从现代肝外科学的角度来看,切除寄生虫感染的肝脏(标准切除或广泛切除)是理想的方法,但对因包虫感染而行肝切除要谨慎,一方面是因为肝包虫病非恶性病变,且常为多中心性的生物性疾病,另一方面肝切除涉及的术后处理以及术后肝组织的再生能力等问题,因此对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术仅适用于囊周切除术不能清除已无法恢复正常的病变肝组织,包括:囊肿已破坏整肝段、叶或半肝;在肝叶或肝段中有大量多发性包囊,相互重叠使包囊间的正常肝实质的功能难以保留;肝实质内的包虫囊突破某些肝段或肝区的胆管,造成无法控制的胆漏;在肝实质中有包囊胆管瘘管。特别是对肝上、肝门部、中央型门静脉间包囊的手术难度较高。对以下情况可考虑作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①局限于肝左外叶或右半肝,体积巨大、单一、囊壁坚厚或钙化不易塌陷,而病侧肝组织已萎缩;②局限于肝的一叶的多发性囊肿;③引流后囊腔经久不愈,以至遗留瘘管;④囊肿感染后形成厚壁的慢性脓肿;⑤局限的肝泡状棘球蚴病者。

5、腹腔镜摘除术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微创有效方法,1992年新疆首先在国内开展了腹腔镜肝包虫内摘除术。可以肯定的说此术式对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术前应严格选择。手术对象的选择指征是:肝包虫囊腔直径最好小于10cm,若大于10cm则与肝内胆管相通的可能性大,术后易出现胆漏;无腹腔多脏器包虫病和包虫腔无合并感染。肝深位的或后位的包虫不易显露,不适合腹腔镜下手术;包虫腔合并感染主要原因是因其与胆道相通,术后易出现胆漏;其次周围脏器与包虫囊粘连较重操作困难。因腹腔镜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对手术适应证要求严格,对手术技术水平要求高等问题。最大的缺点是有囊液渗漏的风险,通过提高该手术的技术、使用浸泡有灭头节剂的海绵保护穿刺部位以及术中应用苯丙咪唑可降低风险,腹腔镜手术还能使外科医师术中更细微地探查囊腔,从而避免遗漏任何残留的包囊或与胆管的通道。手术指征:病人肝包虫病发作,一般情况良好,无并发症。对位于肝实质深部难以切除的小包囊(<4cm)可行保守治疗。经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是技术性较高的内窥镜外科新技术。术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肝胆道外科学基础,丰富的处理包虫病的手术经验,熟练的腹腔镜下操作技术和对极端负责的精神。术中如用电视腹腔镜无法完成手术时,应果断中转开腹手术,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6、肝移植治疗

由于肝泡型包虫病临床发现多在中晚期,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病灶的病例不到30%,大部分病人有肝门、下腔静脉的侵犯无法切除,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数病人在5年内死亡。通过采用“背驮式”原位肝脏移植手术和先转流后游离肝周同种原位肝移植等技术,可成功治疗肝泡型包虫病,并且晚期肝包虫病是肝移植的良好指征。肝脏移植的成功为晚期肝包虫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7、其他术式

外囊-空肠-Roux-Y吻合内引流术、包虫囊肿切除术、肝叶、肝部分切除术、大网膜填塞外囊腔等术式只适用于特殊类型的病人。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