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症状文章 > 肝癌 > 正文

吃不干净食物当心患肝癌 除了乙肝这些因素也是肝癌元凶

吃不干净食物当心患肝癌

肝癌的发生跟饮食有很大关系。现在正值炎热季节,由于高温、潮湿,病原微生物生长旺盛,极易附着于各种瓜果、蔬菜之中;而变质的食品更是它们大量存在的场所。如果此时不注意饮食卫生,长期下去,极易埋下隐患。

吃不干净增加肝癌风险

如烂掉的水果、霉变的食物和不洁净的水。真菌毒素是致癌的重要物质之一。炎热天气,食物极其容易发霉,比如发霉的大米、花生,还有一些腌制食品和熟食,都容易滋生真菌,如黄曲霉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容易引起肝癌和食道癌。有人以为,多洗几次或高温消毒就能去除有毒物质,其实黄曲霉素一旦污染食物,是很难彻底清除的。水果腐烂后,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还会加快真菌的繁殖速度,而有些就会致癌。真菌毒素还能从腐烂部分通过果汁,向未腐烂的部分扩散。所以,即使去除了腐烂部分,剩下的水果仍然不能吃。

预防肝癌的饮食

肝癌对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如何通过饮食预防肝癌?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预防肝癌的食物有哪一些,希望大家可以更多地选择食用它们,给自己带来帮助。

1.大蒜。虽然人们往往都不喜欢食用它之后所携带的臭味,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它的功能是强大的。它也是被举世所公认的防癌效用最好的食物之一,具有能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此大家就算再难以接受它的味道,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也应该适当地吃一些。

2.黄豆。或许多数人只知道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却不了解它也有着一定的防癌作用。在生活中多吃一些黄豆吧,除了对自己的身体有利之外它也能降低癌症发生的几率。

3.多吃一些坚果。坚果含有非常丰富的纤维素,也能促进肠道蠕动。当致癌物质在人体中停留的时间越短,那么发生癌症的几率也会越低。

4.苹果:苹果富含维生素C及多酚、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防癌抗癌等功效,被人们称为“大夫第一药”。

5.猕猴桃: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居水果之冠。有清热生津、活血行水之功效,且能通过保护细胞间质屏障,消除食进的致癌物质,可一定程度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尤适于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食用。

6.树莓:多吃树莓等水果可以有效的预防肝癌的发生。经研究发现,树莓中含有丰富的“鞣化酸”物质。经试验,将“鞣化酸”与肝癌细胞混合培养,结果发现“鞣化酸”竟然可以抑制肿瘤生长。

7.花果:无花果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有无机元素成分,可增强机体抗癌能力;所含的食物纤维(特别是果胶和半纤维素),吸水膨胀后能吸附多种化学物质,从而净化肠道、排除致癌物质。

8.草莓:草莓中鞣花酸,能保护机体免受致癌物的伤害,且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且具有生津止渴、利咽润肺之功效,可缓解肝癌患者放、化疗后口干咽燥等症状。

9.香蕉:香蕉含丰富的蛋白质、糖、维生素以及镁、钾元素,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放疗后津伤血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的肝癌患者。

10.红枣:红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cAMP、三萜类化合物等,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可参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态形成,抑制癌细胞繁殖,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力、减轻疲劳等,尤宜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多梦的肝癌患者。

11.葡萄:葡萄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多种维生素,可充分补充机体能量,含有的白藜芦醇可防止正常细胞癌变、抑制已恶变细胞的扩散等,有益气补血、除烦解渴、健胃利尿的功效,尤宜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肝癌患者。

除了乙肝,这些因素也是肝癌「元凶」

2021年2月27日,曾经和周星驰一起开创了“无厘头”戏剧时代的香港著名影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万千网友期待的“达叔”与“星爷”的再次合作终究是不会再有了。2021年2月3日,为《送你一朵小红花》、《唐人街探案》等电影创作了主题曲的知名音乐人赵英俊因肝癌不幸去世,年仅43岁。

短短一个月内,两位声名远扬的公众人物因肝癌去世,在悲伤、叹息的同时,也提醒了广大网友,应该更加关注肝脏健康。

肝癌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肝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肝炎-肝硬化-肝癌,通常被称为“肝癌三部曲”,长期慢性的炎症可导致肝脏组织纤维化,并逐渐发展至不可逆的肝硬化,最终可能发生肝癌。

肝脏炎症可由多种不同因素引起,如病毒感染、脂肪性肝病、饮酒和某些药物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是十分常见的肝炎类型,疾病终末期都有发生肝癌的风险。

预防肝癌,不妨先从预防这四种肝病开始吧!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主要的疾病负担,在大陆地区,乙肝占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致死总数的63%,占肝癌致死总数的53%。

而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人口基数大,曾经流行率高,我国是乙肝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据估计,中国仍然有7700万-97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2000万-3000万人患有活动性肝炎,存在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为此,国家积极制定了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通过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血液制品强制筛查、加强水源保护、加强粪便管理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总体而言,随着疾病预防及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下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等新陈代谢性肝病的患病率则呈现上升趋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负担也显著增加。2020年3月中国学者在Hepatology杂志发表研究文章,揭示了我国1999年至2018年NAFLD的流行病学特征。

文中指出,中国NAFLD负担的增加趋势始于2005年,并在2010年加快,至2018年NAFLD患病率达到32.9%;预计到2030年,中国NAFLD患者总数将增至3.1458亿。值得注意的是,NAFLD的流行与肥胖率的上升趋势平行。

NAFLD也越来越“年轻化”,在60岁以下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从2007-2010年的17.8%上升至2015-2018年的28.7%。从2010年到2018年,60岁以下人群中NAFLD的发病率(4.7%)高于60岁以上人群(2.4%)。

酒精相关性肝病

在我国大陆地区,饮酒者占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致死总数的20%,占肝癌致死总数的35.5%。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成年男性的肝硬化死亡率为每年14.6/10万人,女性为每年8.3/10万人;其中,62.6%的男性以及41.6%的女性死亡与酒精相关。

目前我国尚无关于酒精相关性肝病的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但一些地区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饮酒人群的比例和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5年到2016年我国人均酒精摄入量的增幅高达76%。

国内研究表明,有5年以上饮酒史的重度饮酒者,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5%;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超过50%,而酒精相关肝炎的发生率超过10%,酒精相关肝硬化的发生率也超过10%。

药物性肝损伤

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我国也并不少见,2019年6月我国学者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论文,文中对大陆66个中心超过800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后指出,中国大陆地区普通人群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为每年3.80/10万人,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是由单一类别的药物引起的(82.67%),主要药物有传统中药和草药(26.81%)、抗结核药(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节剂(8.34%)、抗感染药(6.08%)、精神药物(4.90%)等。

病毒、肥胖、酒精、药物……一不小心就滑向了肝硬化、肝癌的深渊。值此全国爱肝日,“医学界”提醒大家:减少饮酒、清淡饮食,在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小心呵护,让肝脏更健康。

[1]Sarin SK, Kumar M, Eslam M, et al. Liver diseas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Commission.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5(2):167-228. doi:10.1016/S2468-1253(19)30342-5.

[2]Razavi H. Global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20;49(2):179-189. doi:10.1016/j.gtc.2020.01.001.

[3]Zhou J, Zhou F, Wang W, et al.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NAFLD From 1999 to 2018 in China. Hepatology. 2020;71(5):1851-1864. doi:10.1002/hep.31150.

[4]Mitra S, De A, Chowdhury A.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and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 Transl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5:16. doi:10.21037/tgh.2019.09.08.

[5]Tao Shen,Yingxia Liu,Yimin Mao,et al.Gastroenterology.2019;156:2230–2241. doi:10.1053/j.gastro.2019.02.002.

上一页5/5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