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极易转化成肝硬化肝癌
我国是乙肝大国,根据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乙肝可通过性生活、血液传播。乙肝患者是肝硬化、肝癌的高危人群,如果不加控制,从乙型肝炎到肝硬化只需5到10年以上的时间,而肝癌患者中,大部分患有乙肝。
以前每年单位体检、入学就业体检是查乙肝的,但考虑到个人隐私,2010年后,乙肝五项检查不再纳入单位体检和入学就业体检,这使得一些人即使得了乙肝也不知道,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发展为肝硬化,错失了早期介入的时间。
得了乙肝还经常醉酒、熬夜
终于演变成肝硬化
杨先生,39岁,诸暨人,半年前查出早期肝硬化。上周,他按时来到梁伟峰主任门诊复查,得知各项指标已慢慢趋于正常,他长长地舒了口气。
梁主任说:“门诊中像杨先生这样的患者很多,他们大都是在体检中查出肝硬化,甚至肝癌,然后倒查回去,发现有乙肝。这与现在大多数单位体检都取消了乙肝三系检查有关,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乙肝。”
“我前两年单位体检的时候还都好的,为什么这么快就肝硬化了呢?”杨先生问。仔细询问病史后,梁主任发现,杨先生之所以这么快就患上早期肝硬化,与他患有乙肝后还常年醉酒、熬夜、作息不规律有关。杨先生是做销售的,由于工作的原因,他逢酒必喝,一喝必醉。“干我们这行的,有时候不喝点酒,生意根本谈不下来。其实,我酒量不好,但也没办法。”杨先生说,除了醉酒,他还经常熬夜,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
正常人每年做一次乙肝三系检查
乙肝患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
梁主任说:“从乙肝携带者发展成肝炎患者至少要一二十年,从肝炎到肝硬化一般要5到10年以上,从肝硬化演变为肝癌又要经历许多年,但乙肝患者如果不尽早治疗,反而还长期或间断性大量饮酒、熬夜,无疑是雪上加霜。酒精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影响其结构及功能,饮酒量大、持续饮用时间越长,其后果越严重。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抵抗力下降,致使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于修复并加剧恶化。”
梁伟峰主任建议,大家每年自己做一次乙肝三系检查。
梁主任分析说:“确实,大部分的乙肝患者都会记得复查肝功能,尤其是转氨酶指标,但转氨酶升高仅代表肝细胞受到了急性的损伤,很多情况下转氨酶水平正常与否,不能代表肝脏功能好坏,转氨酶的高低也不与肝功能状态呈比例,尤其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她的情况属于代偿性肝硬化,即和正常人一样,在临床上没有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或轻度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若不及时治疗则会演变成失代偿性肝硬化,甚至肝癌。”
若1、4、5项为阳性,我们称之为乙肝小三阳,建议复查肝功能、HBV DNA(乙肝病毒载量),若转氨酶高,HBV DNA呈阳性,则属于病毒活跃的活动性小三阳需要治疗。否则,肝脏会往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若转氨酶正常,HBV DNA呈阴性,建议咨询专科医生。
不少人对乙肝的认识变得模糊
这个趋势很危险
若五项全部呈阴性,有两种可能——被检查者体内没有抵抗乙肝病毒的免疫性抗体,属于易感染乙肝病毒人群,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提高警惕。
这几年由于单位体检入职体检等不再检查乙肝,所以不少人对乙肝的认识变得模糊,这个趋势很危险。梁伟峰主任说,得了乙肝要保护自己,更要想到他人。乙肝病毒会通过血液、性生活传染给他人。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中若出现开放性伤口,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在性生活中,坚持用避孕套;不要将食物咀嚼后喂给别人吃;坚持抗病毒治疗,以抵制乙肝病毒复制,防止向肝硬化、肝癌发展,切不可擅自中断治疗,否则不仅影响效果,还有可能会使病情恶化,严格限制饮酒或戒烟;适当多吃些绿色和黄色食物,有研究显示,它们对肝脏有好处。
肝癌发生时,身体6个地方会亮“红灯”,别看不见
2014年,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在2012年新增的肝癌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占了全球总体数据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每两个新发肝癌患者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每两个因肝癌而死亡的人当中,也有一个是来自中国。
为什么肝癌总跟中国人过不去呢?这其实和中国人总体的肝脏健康状况,以及生活习惯有关。
中国人易得肝癌,病毒性肝炎是主谋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70~80%的肝癌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完全没有病毒性肝炎的肝癌患者占不到10%。可见,中国的肝癌发病率之所以高那么多,是因为中国的病毒肝炎感染率高,而肝脏长期受炎症刺激,就容易诱发肝癌。
随着预防手段不断加强,到了2018年,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已从1992年首次调查数据的1.2亿人数降到了7000万人,但这个数字仍不能被轻视。患乙肝或其他类型肝炎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就会发展为肝硬化,并有可能继续发展为肝癌,“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从来都不是危言耸听。
另一个导致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应该是中国人的酒文化。中国人爱喝酒,大到礼宴宾客,小到在家独酌,生活中总是离不开酒。而因为礼仪或面子问题,社交场合上喝酒常常难以做到适可而止。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大规模统计也反映出这个问题:2016年,全球有280万人因酒精致死,而中国排名第一,有70万人以上的死亡与酒精直接相关;相比第二名的印度,同为人口大国,人数仅为33万。
不只是中国人,亚洲人喝酒喝出健康问题的风险比一般国家要高,原因在于体质的差别。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经肝脏分解为乙醛,继而分解为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水和脂肪,而其中的乙醛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而亚洲人的乙醛脱氢酶偏偏不足,使得这些乙醛在长期喝酒的人体内更容易累积,导致肝癌发生率更高。
当然,癌症的发生不会是单一因素造成。食物、中医药材、饮用水里的致癌物,比如黄曲霉毒素、马兜铃酸等都容易对肝脏造成损伤和导致癌变。
晚期肝癌以靶向治疗为主
肝癌早期发展缓慢,而且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从第一个癌细胞在肝脏里形成,到患者发觉有症状,大概需要2年的时间。而这个过程中,多数患者并不会出现什么症状,只有少数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上腹疼痛、乏力疲惫等症状。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轻微的肝肿大、皮肤发痒、黄疸。因此,患者常常在确诊时就已经处于晚期状态。
一般来说,肝癌的首选疗法是以肿瘤切割手术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方法。但是到了晚期,手术开刀可能加速病情进展,甚至导致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而化疗虽然对许多癌症都有效果,但对于肝癌的有效率不足20%,目前,美国的癌症指南已经不再把化疗手段用于肝癌治疗。所以晚期治疗以靶向治疗为主。
所以,晚期治疗以靶向治疗为主。靶向药索拉菲尼(Sorafenib)是一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具有抗细胞增殖和抗血管新生的功效。医生常用这类靶向药治疗肝癌晚期患者。有研究显示,用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延长存活时间2~8个月。免疫治疗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肝癌的治疗效果。目前作用于免疫检查点的药物主要有抗PD-1抗体纳武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