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肝癌晚期乙肝患者如何免除“肝”扰
确实,7岁患肝癌的确相当罕见,很有可能是乙肝病毒从母体传染给孩子,之后进行病变最终导致肝癌的。再加上肝癌属于较为隐性的癌症,通常前期肝部发生病变时,患者不会有明显病征,而有病征之后通常都已经恶化。肝癌从病变发展到晚期,3个月就足够了,所以小文洋去年体检正常今年发病,这并不奇怪。这种“与生俱来”的乙肝该怎么防范呢?
乙肝妈妈母乳喂养先测病毒
临床上,乙肝妈妈们最好做母乳滴度测试。如果检测发现妈妈肝功正常,可以母乳喂养。如果病毒强达到医学上规定的强度,就要终止母乳喂养。哺乳时,如果乳头皮肤损伤以及宝宝口腔有溃疡等黏膜损伤,要立即停止母乳喂养。
出生前后全方位抵制乙肝
父母一方尤其是母亲是乙肝携带者,在怀孕即哺乳过程中如果不规范预防,普通乙肝母婴垂直传染率为50%左右。大三阳更厉害,垂直传染率或高达90%以上。如果父亲为乙肝患者时,也有5%-10%传染几率。
专家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怀孕前要严格检查肝功能,肝功正常才建议怀孕,孕期要定期检查肝功能。按照临床乙肝母婴阻断规范预防要求,妈妈在怀孕7、8、9个月时,最好每月打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宝宝出生后12小时内,打一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后两三天内,开始打第一针乙肝疫苗,一个月后打第二针,6月后打第三针。经过如此规范的干预阻断后,如果妈妈只是乙肝表抗原呈阳性的,98%以上的宝宝不会传染。如果妈妈e抗原呈阳性,85%-95%的宝宝也不会传染。
乙肝患者如何免受“肝”扰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罹患肝癌的最主要原因。在中国,71%的肝癌由乙肝发展而来。鉴于肝癌的基础是乙肝,尤其是慢性乙肝,所以在慢性乙肝时期就要定期检查,及早发现癌变。不过,慢性乙肝也是无法彻底根治的,因此,预防乙肝对防治肝癌具有重大的意义。
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乙肝疫苗。肝癌的最常见发病年龄在40岁及以上,而在新生儿时期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其患肝癌的比例远远低于未接种者。如果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后,却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可以增加乙肝疫苗剂量或重新检测体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除此之外,乙肝患者应戒除烟酒、减少熬夜、禁止食用霉变食物等以预防肝癌。
预防肝癌七字诀:管水、管粮、防肝炎
近年来,由于水质分析技术的进步,已发现水中存在百余种有机物为致癌、促癌和致突变物。目前,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饮水中加入以下化合物:如四氯化碳、氯仿、三氯和四氯乙烯、三氯乙烷等可引起肝癌。此外,还发现一些淡水藻毒素,如蓝绿藻等有明显的促肝癌作用。
尽管水中真正的致癌物或促癌物尚未弄清,但改水已带来肝癌死亡率降低的明显迹象。饮水的改善在农村地区可包括使“呆水”变活水,即由饮用塘水、宅沟水(住宅周围塘内的死水)改为饮用井水、深井水或兴办小型自来水厂等。城市则采取改用污染少的水源做自来水,防止饮水水源污染,使用净水器等措施。
管粮:霉变食品中含有能诱发肝癌的黄曲霉毒素。据介绍,黄曲霉毒素是由黄色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在温度和湿度适合的条件下,这种霉菌就会繁殖和产生毒素。一般情况下,这种霉菌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等作物。黄曲霉毒素有多种成分,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最强。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后会形成毒性更大的氧化中间产物,后者会和人体的重要遗传物质DNA结合,使DNA的结构发生改变,在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过程中,肝细胞容易发生恶变而形成癌细胞。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食品有霉味并伴有黄色、青色的斑点或细毛等情况,这是食品霉变的特征。霉变的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而且常含有霉菌毒素,这种毒素不怕高温,煎、炒、煮、蒸、炸等普通的食物加工方法都破坏不了它。家庭中防止食品霉变的主要措施是尽量使食品保持在安全水分线以下,粮食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不要席地靠墙放置,以免受潮霉变。万一米面受潮、发霉应予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