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症状文章 > 胆囊息肉 > 正文

单发胆囊息肉1.0*0.7 单发广基胆囊息肉

①腺瘤:结直肠有多发腺瘤外,胃及小肠也可见到,腺瘤发生可较迟甚至30~40岁才出现。

②骨瘤病:良性骨瘤或外生性骨疣,多见于颅面骨骼,尤以上下颌骨。

③皮肤软组织肿瘤:常为多发性,位于皮肤或皮下,如表皮样囊肿、纤维瘤、神经纤维瘤,尤以位于腹部手术瘢痕处,此外腹部手术时尚可见到肠系膜纤维瘤。

(3)黑斑息肉病(Pentz-Jeghers综合征):黑斑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疾病,又称Peutz-Jeghers综合征,1921年Peutz首先描述此症,1943年Jeghets等又进行了系统总结因而得名。为错构瘤,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虽认为系非新生物性但可癌变。本病特点为口腔黏膜、口唇、口周、肛周及双手指掌足底有斑点色素沉着并伴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一显性遗传病,男性与女性均可携带此遗传因子,30%~35%的病人有阳性家族史,息肉分布的部位可从胃到直肠的任何部位,以空肠及回肠最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约1/3病例累及结直肠,1/4累及胃。病人常并可合并卵巢肿瘤、睾丸Sertoli细胞瘤、子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等。

病理可见,息肉由正常的黏膜腺体组成,与管状腺瘤相似,其间包括黏膜肌层呈树枝状伸入腺管之间,故可见到中轴间质,有平滑肌纤维为其病理特征。

(4)Cronkhit Canada综合征:1955年由Cronkhit及Canada首次报道,为皮肤色素斑及幼年性息肉共存,色素分布在手指尖掌侧及手背,指甲萎缩,为幼年性息肉瘤合并外胚层的改变,前者具有典型的固有层增生、炎症细胞充填于扩大而移位的腺腔,中等形态,尚无足够证据说明其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胆囊息肉会消失

胆囊息肉可能大家对这个病症了解的并不多,其实这个疾病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当出现,胆囊息肉的时候,及时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可能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也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总以为胆囊息肉可以治愈。那么胆囊息肉可以自愈吗?

上一页7/8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