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症状文章 > 胆囊息肉 > 正文

单发胆囊息肉1.0*0.7 单发广基胆囊息肉

(3)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s):有明显感染,非新生物性,伴溃疡及退变,包括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息肉可归纳为2类:①多个或单个息肉由炎症间质或肉芽组织与增生上皮所组成;②与黏膜炎症疾病有关又称假性息肉,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性肉芽肿等,该类疾病病灶周围呈息肉表现,也可发生在肠道手术吻合口部位线结或溃疡边缘的炎性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及结直肠癌发生存在着正相关性,病理形态上可见到增生上皮与癌有移行,结合实验研究,该炎症病变对结直肠癌发生存在促进作用。

血吸虫性息肉为虫卵所致,腺体被破坏的同时可伴有上皮增生或萎缩,后者又称虫卵性结节。切面呈灰黄色小结,如伴钙化则呈硬结。血吸虫性息肉需与管状腺瘤伴虫卵沉着区别,不论虫卵多少,决定于背景是否为腺瘤,有腺瘤组织者为后者。血吸虫性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良性淋巴样息肉,为黏膜下淋巴组织增生致突起息肉,单个,扁平常见于直肠,增大后可有不适感。脂肪瘤偶见于回盲部,为黏膜下脂肪增生所致。

(4)化生性(增生性)息肉(metaplastic,hyperplastic polyps):为较小半圆形突出黏膜面形似露珠状,无蒂,多于尸检或切除肠段标本中发现,亦常在普查中见到,镜检所见不同于局部黏膜,病变肥大突出黏膜面,腺管增生,管腔扩张,杯状细胞减少,胞浆红染。上皮细胞高低不一,故腺腔内缘呈锯齿状,酷似小肠黏膜的吸收上皮,化生性息肉大多有自限性。

(5)黏膜肥大赘生物(黏膜过度增生):在内镜检查时可见黏膜小突起,即黏膜息肉,小于0.5cm。为正常黏膜被黏膜下组织顶起,占切除小息肉的18%,无临床意义。

2.结直肠息肉病结直肠息肉病与结直肠息肉的区别在于息肉或腺瘤数目之分。根据Morson的标准100个以上者属息肉(腺瘤)病,包括新生物性与非生物性。但在息肉病中,往往在非新生物性者亦发生恶变等肿瘤特征。

上一页5/8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