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如果出血不严重,应在血容量基本补足,血压上升到10.7~12.0kPa(80~90mmHg)休克基本纠正后 进行手术。
2.早期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尤其有大出血者液体复苏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但以何种液体复苏为佳,临床上颇多争论。原则要求液体的电解质浓度与正常血浆相似;渗透压及渗透量与全血相似;且能以最少的液量达到最大的扩容和最佳的带氧为原则。近20年来的文献认为,早期液体复苏晶体液优于胶体液,前者包括葡萄糖和电解质,后者包括血浆、血浆代用品和全血。
(1)早期液体复苏的原则和方法: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
①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这是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最主要的措施。至少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大量输液。
②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输液速度,原则上在第一个30min快速输平衡盐液1 000~1500ml,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用输液泵加快输液,如休克缓解,可减慢速度,否则可再快速注入1000ml平衡盐液。如血压仍不上升,而交叉配血又未完成时,为了挽救病员的生命,可先输O型全血400~600ml。
③输液的晶胶比例:在血源困难条件下,晶∶胶比例为4∶1,但应将血红蛋白维持在50~60g/L(5~6g/dl),红细胞比容保持在0.20~0.25。有条件时,晶胶之比为2∶1或1.5∶1,严重大出血时可以为1∶1的比例。休克恢复后血红蛋白可以保持在110~130g/L(11~13g/dl),红细胞比容为0.35~0.45,有利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恢复。
(2)复苏液体的选择:
①晶体液:常用的有平衡盐液、生理盐水及高渗氯化钠溶液。
A.平衡盐液:因其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缓冲碱浓度及酸碱浓度均与血浆相似,且对H 有缓冲作用,输入后能使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酸中毒,以及预防发生不可逆性休克等。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均将平衡盐液作为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据文献报道,大量快速失血时,最初15~30min内经数根静脉通路快速输入平衡盐液2000ml。血细胞比容可降到0.23上下,但有作者认为短期内降低到0.15也无大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