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怎么调理吃什么
在我国大多数的人都非常相信中药治疗方法,因为我们都听说过,西药治标而中药治本。所以当一个女生在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时,也会选择吃一些中药来调理自己的月经不调,那么中药治疗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下面由小编为你解答。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
在于女性的月经周期紊乱,还有月经经血含量与形状的不正常,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直拖着,必须努力找到方法去应对。虽然很多人在普通的生病时会第一时间想到西医治疗,但是对于妇科来说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中医调理的,那么,月经不调吃什么中药调理好?
1、当归川芎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滋补肝肾。主治月经不调。
偏方组成:当归9克,川芎5克,炒白芍6克,熟地9克(经闭不用),续断9克,制香附9克,炒乌药6克,炙甘草3克,丹参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兼有白带者,加黄柏6克(盐水炒),苍术6克,炒山药9克,芡实米9克,炒扁豆9克,去熟地;先期色紫患者,加丹皮6克,生地6克,炒桅子6克;后期原方倍当归。
2、地骨皮女贞子
功能主治:养阴凉血止血。主治月经不调(中期出血)。
偏方组成:生地炭24克,地骨皮12克,炒白芍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槐米炭30克,仙鹤草30克,鹿衔草30克,荠菜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于中期出血前2~3天开始服用,连用5~7剂。
3、柴胡白芍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调气理血。主治月经先期、经量血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偏方组成:柴胡6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0克,麦冬10克,地骨皮10克,自茅根12克,香附10克,地榆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湿气重月经期间怎么调理身体
女性对待月经,是见多了,就觉得月经来了,没什么,只要平时注意了不过月经来还是没来,都觉得没什么,毕竟在很多时候,不能月经来了,就担惊受怕的,每个月都会来,如果一直怕着,那就难受了,所以很多女性对月经的到来都是看淡了,来了就来了,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只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家注意,不要乱了生活规律就可以了,最主要是女性不能熬夜,一旦经常熬夜就可能会让月经来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那么,月经期间湿气怎么调理?
月经期可以吃药吗?女性在经期最好谨慎用药,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外用药、激素类药物、甲状腺制剂、减肥药、抗凝血药、止血药、泻药等药物不可服用。感冒的话,如有必要,可遵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
1、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局部用药:治疗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的洗液、阴道片剂、丸剂、栓剂、胶囊等应暂停使用。因为月经期子宫黏膜充血,宫口开放,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2、激素类药物:人体激素的合成及代谢平衡与女性的月经周期有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失去平衡。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紊乱,抑制排卵;黄体酮能导致乳房胀痛或阴道流血不规则;口服避孕药能导致乳房触痛;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导致闭经或腹胀。
3、甲状腺制剂:可能造成月经紊乱,出现怕热、出汗、心律失常、体重减轻等症状。
4、减肥药:减肥药中含有抑制食欲的成分,如在月经期应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性欲改变,多尿或排尿困难,或出现焦虑、心悸、精神紧张等。
5、泻药:泻药中的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可刺激肠壁引起盆腔充血,故月经期应禁用。其它如肠胃动力药,亦应慎用或忌用。
6、抗凝血药:为防止增加子宫出血量,月经期应避免使用抗凝血药,如香豆素及某些中药溶血栓制剂。
7、止血药:这类药因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可能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夏天吃什么祛湿气
湿气重不能吃什么水果
湿气重的人饮食各方面都要注意,水果有很多都是凉性的,不适合湿气重的人吃,我们一起看看湿气重的人不能吃什么水果?
湿气重的人不能吃凉性水果如西瓜、甜瓜、梨、柑、桔、香蕉、桑椹、柿子、火龙果、杨桃、山竹、草莓、枇杷、圣女果、奇异果、猕猴桃、甜瓜、柚子等水果。
暑天潮湿闷热,有些人会出现厌食、困乏、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这些都是脾虚湿盛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更要注意少吃西瓜、黄瓜、香瓜这些“驻湿”的瓜果,以免伤及脾阳,加重不适。
另外,啤酒也是“驻湿”之品,应少喝。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一旦体内湿热较重,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消化吸收障碍,因此暑热天气尤其要注意健脾化湿。
目前西瓜、香瓜、黄瓜等大量上市,但它们都是驻湿的瓜果,容易造成体内湿气淤积,加重湿热症状。尤其是儿童无节制地吃瓜果,容易造成脾胃阳虚。一旦阳气受损,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出现便溏、厌食、困乏等症状。
湿气重怎么调理
一、运动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推荐跑步这种运动哦,每周三四次,一次半个小时。若能做到每天半小时最好。
二、拔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建议去有专业牌照的老师傅那拔罐。
三、吃药
在脾胃虚弱大便溏稀时可同服附子理中丸与香砂养胃丸;
大便基本正常或稍干则可服小建中颗粒;
喉咙发炎或口腔感染时可口含锡类散;
口腔感染时可服黄芪颗粒与VB族(特别是B2),早晚10粒2-3天。
尽可能不用药,但如用药最好到当地找中医辨证用药。
四、食疗
1、红豆薏米山药粥
【原料】红豆、薏仁、茯苓、山药、红米等。
1.材料洗净好后就开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
2.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继续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关火。
【用法】温热服食。
【疗效】清热祛湿,对治疗便秘、腹胀很有效果。
2、鲜土茯苓煲猪汤
【原料】鲜土茯苓200克、猪(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
【制作】
1.鲜土茯苓洗净,切片状,猪(月展)肉洗净,整块不必刀切;
2.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
3.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疗效】祛湿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总的来说,要注意饮食均衡,可适当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少吃寒冷食物(特别是冷饮)。多用葱、姜、蒜这几种调味料做菜。
五、穴道
可以通过揉按承山穴、阴陵泉、三阴交穴位来达到祛湿气效果。
六、避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下列行为最好都避免:
1、直接睡地板。
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狂吃冷饮。
4、穿衣露腰腹。
裸露腰腹会让神阙穴和命门穴这两个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袭,不仅伤脾胃,还会伤肾、伤骨头。而且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5、饥一顿饱一顿。
脾胃喜欢规律的生活,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是保养脾胃的要诀。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边走边吃或吃饭中谈事,时间长了必然导致脾胃虚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6、熬夜。
很多人都习惯晚睡。熬夜伤阴,容易引起阴虚、气虚,不仅伤害脾胃,五脏都很受伤。要想养生,必须睡好“子午觉”,即晚上睡觉不能晚于11点,中午再睡半个小时,才有益于健康。
7、沉迷麻辣重口味。
麻辣小龙虾、麻辣烫等重口味小吃是很多人的最爱。但吃得太多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长口疮,这时可喝点绿豆汤或吃点西瓜清火。
8、大量喝酒,喝太多凉茶,蔬菜只吃生的,不烹制。
有些人吃起冷饮毫无节制,寒气也随之进入体内。寒伤脾,常见的表现是舌苔白腻,轻则腹痛、腹泻,重则恶心呕吐。
3、猛吹冷空调。
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也对脾胃不利。很多人在空调、电风扇环境中,容易出现肚子凉痛,甚至腹泻,都和外寒侵袭脾胃有关。
怎么判断自己湿气重
正常的头发是光泽、干爽的。体内湿起太重,头发就爱出油!
有没有觉得脸上油油的,无论冬天还是夏天脸上都喜欢出油,摸上去能感觉到腻腻的。那就是体内有湿气
睡觉流口水
为什么说睡觉喜欢流口水是有湿气呢,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处于一个排泄的放松阶段,而体内湿气太饱和,口水就会自行流出了。这个过程你自己完全察觉不到。
也就是俗称的油耳朵。耳朵里面总是湿湿的,用小指触碰,感觉有油。
起床时头昏
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头特别昏,打不起精神来,人也懒得动。感觉自己身上湿湿的。这也是体内有湿的表现!
如厕丸之后,使用手纸,擦三五张纸感觉也擦不净,那你体内也有湿气,一般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
早上刷牙恶心
起床后刷牙喜欢呕吐下才舒服、感觉嗓子里边总是有东西似的。丝丝拉拉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点。吐不出来。这个症状也说明体内有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