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血糖偏高可以通过饮食调整、适量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心理调节等方式来控制。这种情况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饮食不当、遗传因素、体重增长过快及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孕期血糖偏高时,应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绿叶蔬菜、西蓝花、豆类等,并避免甜点、果汁和含糖饮料等高糖食物。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每日可安排3次主餐和2-3次加餐。同时,确保蛋白质摄入充足,可以选择鱼类、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来源。
规律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孕妇瑜伽。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且能正常说话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如有先兆流产、胎盘前置等并发症,则需遵医嘱运动。
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使用家用血糖仪自我监测并记录血糖值的变化。一般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产检时还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
当饮食和运动控制不佳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胰岛素治疗,常见的有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在孕期使用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擅自调整剂量,需定期复查血糖及胎儿发育情况。用药期间应注意低血糖反应,随身携带糖果应急。
保持良好心态对血糖控制很重要。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家人支持同样重要,可以共同参与饮食和运动计划。加入孕妇互助小组分享经验也有助于情绪管理。如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血糖稳定,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孕期血糖偏高的女性需要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应在1.5-2升之间。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尽量避免油炸煎烤。记录饮食、运动及血糖变化,在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如出现头晕、心慌、视物模糊等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需立即就医。产后也需复查血糖,部分孕妇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