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有胸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血液生化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胸部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肺部间质病变特征,是诊断急性间质性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肺活量、弥散功能等指标,客观评估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学分析,可鉴别感染性因素与其他间质性肺病。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自身抗体等项目,可排除感染、结缔组织病等继发因素。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能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见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确诊急性间质性肺炎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日常需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以改善肺功能,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新鲜果蔬,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治疗效果。
急性间质性肺炎可能由感染因素、药物毒性、结缔组织病、环境暴露及特发性因素等原因引起。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可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可能诱发肺间质损伤。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常合并肺间质病变。长期接触石棉、矽尘等职业粉尘可导致肺泡炎。部分病例无明确诱因,归类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鱼肉、蛋类及新鲜果蔬,避免辛辣刺激。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缩唇呼吸等肺康复训练,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或指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