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健康新闻 > 脂肪肝 > 正文

脂肪肝对胆 胆结石会不会引起脂肪肝

脂肪肝对胆

在很多人的眼中,胆热不是什么特别的疾病,所以我们大家并没有特别的在乎这个疾病。对于胆热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的人都想要知道,我们知道大家对于中医的治疗方法比较关注,所以我们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治疗法则:清热泻胆。

一、中药治疗: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味:青蒿12克、竹茹15克、半夏10克、赤茯苓12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碧玉散20克(包)、大黄10克,本方适用于少阳热重兼痰湿之证。纳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l剂。

2.加减变化:呕吐酸水者,加服左金丸3~5克,每日3次;肢体?痛者,加桑枝12克、薏苡仁15克、丝瓜络10克;湿热发黄,热重湿轻者,去陈皮、半夏,加茵陈25克;胸胁胀满者,加川楝子10克、佛手10克。

二、中医的其他治疗:

(一)外敷药物

1.竹茹、生姜适量,绞汁,棉浸擦胸口,用于呕酸苦水。

2.青皮15克,为末,醋炒敷胁下,用于胸胁胀痛。

3.南星捣烂,置杯内,扣脐上,起泡挑去泄水,用于黄疸。

(二)灌肠疗法

1.生大黄25克,煎煮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30分钟。

2.生大黄20克,青蒿15克,黄芩15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30分钟。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少阳胆经热甚之证,热郁少阳半表半里,以致权机不利,必以清胆之剂泄其热而利其枢机。

(二)胆病影响脾胃,化生湿热痰浊,少阳相火衰煺易见呕逆吞酸等症;湿热留连易发黄疸,必辅以或加强辛开苦降芳化利湿煺黄之品.因胆热常可横逆于胃而形成胆胃不和之证,故治疗时,一则要注意胆胃并治提高疗效,二则要时时注意维护胃气,切勿过用苦寒,以免伤胃。

以上就是我们大家想要了解的关于胆热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介绍,经过我们上面详细的介绍之后,我们大家应该对胆热这个疾病非常的了解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大家一定要多多的了解疾病,这样我们会更加的健康快乐的生活。

胆结石会不会引起脂肪肝

胆囊息肉是一种生长在胆囊部位的一种凸起,看起来像是一块肉挂在胆囊上面,所以称之为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一般来说发生的时候没有什么症状表现,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就会存在癌变的可能。那么胆囊息肉1.1已经癌变了吗?

胆囊息肉很少有症状,所以很容易忽视,放任它悄无声息的生长。胆囊息肉大于一厘米就有癌变的可能,息肉越大,癌变的几率也就越大。另外,所有息肉都是从一毫米两毫米慢慢长起来的,如果息肉在半年内体积扩大了一倍,也是非常容易导致癌变的。所以,建议有胆囊息肉的患者,应该三个月体检一次,一旦发现胆囊息肉增长速度过快,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治疗。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是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泛指向胆囊腔突起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通俗来讲,就像我们皮肤表面长了瘊子,胆囊息肉就是胆囊里面长的肉疙瘩。需要注意的是,超过一厘米的胆囊息肉,出现癌变的几率大概为10-20%;超过2厘米的息肉,出现癌变的几率大概为30-50%;而超过3厘米的息肉,则要特别小心了,因为基本都会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1、暴饮暴食。吃了过多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后,胆汁不足以消化完这些胆固醇,而胆囊黏膜下面有很多血管,血管里面有一种“巨噬细胞”,这种细胞特别容易吞食胆固醇,吞噬以后,就会从胆囊壁的黏膜突起来,然后形成息肉。

2、吸烟饮酒。大家都知道,吸烟饮酒伤肝。你不知道的是吸烟饮酒还会导致胆囊长息肉。这是因为烟酒进入肝脏后,破坏了肝脏细胞,致使肝脏对胆固醇的代谢出现异常,这样一来,就容易长结石、息肉和脂肪肝。

3、情绪。不是说情绪不好就一定会长胆囊息肉,但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肝胆主疏泄,情志抑郁就会导致机理失调,从而致病。而息肉,则归属于瘤一类,不管良性恶性,起因皆是血瘀气滞引起,其中气滞就是气机不调,情志不畅。郁郁成疾即是这个道理。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知道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以及胆囊息肉超过1.1是不是已经发生癌变。通过介绍可以知道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就存在着癌变的可能性,越大癌变的几率越高,但是并不是说超过1.1就一定已经癌变哦。

上一页3/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