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疾病常识 > > 正文

发热多少度要吃退烧药

发烧是人体应对疾病的一种常见反应,对于成人和儿童而言,处理发烧的方式需谨慎。一般建议,体温超过38.5度时考虑使用退烧药物。特别是儿童,若体温不超38.5°C,优先推荐物理降温措施,例如使用冷敷或退热贴。一旦体温攀升至38.5度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退烧药;而遇到40.1℃以上的高烧情况,则需紧急医疗干预。

儿童成长期,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发烧较为常见。家长需学会根据不同的发热程度来判断是否给予孩子退烧药。大致划分,37.5℃到38℃视为低烧,38℃到39℃为中度发热,超过39℃则属于高烧,达到41℃以上则是极度高温。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体温未达38℃时,通常不建议使用退烧药物,而是采用物理降温法。仅当体温升至38.5°C及以上,且经医生指导后,才考虑用药。此温度以上,患者会感到不适,儿童还可能伴有惊厥风险。然而,退烧药的应用应在明确病因之后,盲目使用无益于病情。同时,发烧期间食欲不佳,过度依赖退热药可能导致体力消耗、胃黏膜损伤,严重时可引发胃出血,且退热药本身具有副作用,可能对肾脏造成伤害。

退烧药的作用机制为促进出汗降温,效果大约持续两小时。因此,体温下降至38.5度以下后,应停止服用退烧药,以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遵循“能少吃则少吃”的原则。

还需了解,退烧镇痛药物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引起发烧的病因。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至3天,有时也可能长达5天,若发热超过三天,病情可能有所变化。此时,虽然退热药能缓解发热症状,但并不能治疗根本的感染问题。若发烧由细菌等病原体引起,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