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睡觉时,多数人偏爱安静和黑暗的环境,但有一部分人喜欢熬夜。熬夜对人体有何不良影响,又反映了怎样的性格特征呢?
熬夜的人往往无法享受到完全黑暗环境中那种深度的休息。在光线干扰下,人脑中负责调节睡眠的松果体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分泌不足不仅会缩短睡眠时间,还可能导致长期的疲劳感和免疫力下降。
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熬夜带来的光照可能阻碍他们的身高发展。因为青春期的生长激素大多在深度睡眠时分泌,睡眠质量下降会直接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妨碍正常的身高增长。
此外,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2019年6月10日发表的研究,睡眠环境中开着灯或电视的女性更容易增重。夜间暴露于人造光下,会干扰人体原有的生物钟,影响激素水平,增加肥胖的风险。
至于熬夜者的性格倾向,有几种可能的表现:一是安全感缺失,这类人群可能平时较为胆小、内向,容易紧张和焦虑;二是孤独感驱使,有人因害怕黑夜中的孤独感而选择熬夜,这反映出了一定的心理需求;三是习惯养成,部分人从小家庭环境就是晚睡,导致他们成年后依旧依赖夜晚的光线才能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