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的认识,我们不得不了解更多关于该疾病的症状介绍。通过其症状,我们可以对该疾病更好的认识。下面是关于应该疾病的症状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常空军升空飞行越高,大气压力越低,而鼓室内压力相对变高。当鼓室内外压力差达2kPa时(相当152米高空),鼓室内气体便会自咽鼓管逸出,借以保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如继续凌空飞高,每当压力差达到1.5kPa,咽鼓管就可自动启开一次进行调节。因此升空爬高,不易发生鼓室创伤。反之,从高空下降,外界气压增高而鼓空内压力逐渐变小,外界气体很难冲开咽鼓管而进入鼓室。据Armstrong(1937年)测试,从高空下降,鼓空内外压力差达12kPa 时,咽鼓管也不能自动开放。1947年McGibbon研究,从高空骤降和从低空骤降所引起的鼓室压差完全不同,如在高空9144米下降到6096米,下降3048米,压力差为16.4kPa,而在低空由3657.6米降到609.6米,同样是下降3048米,鼓室压力差却为29.7kPa,二者相关几乎达一倍。可见,低空俯冲飞行比高空俯冲压力差大,因此鼓室创伤发生率也比较多,常发生在1000~4000米高空。潜水员下水,每下降10米深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如不吸入压缩空气,同样也会引起鼓室创伤。一旦鼓室形成负压,鼓膜便发生内陷,粘膜血管也扩张水肿,甚至可发生出血。
飞行逐渐升高,或潜水员逐渐上升水面,鼓窒均是由高压进入低压,咽鼓管能够定时开放调节,故较少发生症状,偶有发闷、耳鸣。反之,如骤然俯冲下降或急速下沉,咽鼓管便失去调节功能,特别在病理状态下,很易发生鼓室创伤,首先出现剧烈耳鸣、耳聋,耳内有水感,耳痛可放射到颞问及面颊,最后压力达14kPa。以上时,鼓膜破裂,耳内剧痛,耳鸣、耳聋加重,并有眩晕、恶心、呕吐等,一般持续半天到两天,症状即逐渐消失。开始鼓膜充血内陷,锤骨柄周围充血,有散在出血点,有时透过鼓膜可见出血液平面和气泡,鼓膜呈线形穿孔。
有了以上关于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的症状介绍,那么,大家对该疾病也有了更好的认识,正确的认识该疾病,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鼻窦炎怎么检查体位引流
儿童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可以治疗,但是要注意的是,严重的中耳炎会影响到儿童的听力哦。儿童中耳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我们又该怎么治疗该疾病呢?
如果孩子患了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等,其整个临床过程大致可分4个阶段:
1、早期(医学上称咽鼓管阻塞期):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2、进展期(医学上称化脓前期):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3、高峰期(医学上称化脓期):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4、后期(医学上称消散期):一般在患病4-5天后,小儿的体温下降,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下降仍存在。
中耳炎的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其次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也十分重要。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滴耳法:患儿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3、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中耳炎的症状以及其治疗方法已经介绍得十分清楚了,妈妈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一旦不发现异常就要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