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疾病常识 > 化脓性中耳炎 > 正文

中耳炎怎么治疗除根 慢性穿孔中耳炎怎么治疗除根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

一旦患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措施呢?我想这是很多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疑问,因为对于疾病的不了解,很多人并不知道该如何治疗这种疾病,所以,我们就在下面一起来交流一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措施。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该如何治疗?

如全身局部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经一般治疗后明显减轻,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或有并发症可疑,但非需即行乳突手术时,应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以利通畅引流。1~3%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的应立即停药,因该药遇脓液后释放出石炭酸,可腐蚀鼓室粘膜及鼓膜。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后5~7日停药,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磺胺异恶唑、头孢菌素类药物等。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参照其结果改用适宜的抗生素。

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后5~7日停药,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磺胺异恶唑、头孢菌素类药物等。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参照其结果改用适宜的抗生素。

感染初期,鼓膜呈明显的放射状血管充血、中耳粘膜充血及咽鼓管咽口闭塞,鼓室氧气吸收变为负压,血浆、纤维蛋白、红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渗出,粘膜增厚,纤毛脱落,杯状细胞增多。鼓室内有炎性渗出物聚集,逐渐转为脓性,价值炎症波及鼓膜,终致局部坏死溃破,鼓膜穿孔,导致耳流脓。若治疗得当,局部引流通畅,炎症可逐渐消退,粘膜恢复正常,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修复。病变深达骨质的急性坏死型中耳炎可迁延为慢性。

以上就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措施,经过上面的交流,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都有哪些方法,而哪些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好,因此,大家在患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后一定不要惊慌,而是要前往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这样才能尽快治愈疾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宝宝患有中耳炎,一点也不出奇。因为宝宝的防御能力差,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很正常。中耳炎这疾病严重的话会影响宝宝听力的,所以我们要积极治疗。中耳炎怎么治疗除根呢?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

一、自疗要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分。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

妈妈们要重视中耳炎,中耳炎的治疗要快,不能任由其发展,时间一长,对宝宝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哦。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