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耳炎
产后女性一定要掌握正确喂奶的方法,不然是很容易导致婴儿患上中耳炎的,专家指出,如果婴儿出现了慢性中耳炎的症状,就可能对他们的发育造成影响,这样即使婴儿以后成年了,也可能因为中耳炎的问题,而出现了一些后遗症,所以尽早预防是很关键的。
1、鼻涕可向后抽吸,由口吐出,或将手帕放在鼻孔前,轻轻将鼻涕擤出,亦可轻捏一侧前鼻孔,轻轻地擤出对侧开放鼻腔内的鼻涕。
2、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如发夹、绒线针等)挖耳,以免碰伤鼓膜。最好戒除挖耳的习惯。
3、对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应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以防转化为慢性。
4、游泳时须注意正确的姿势,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发炎。
5、患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病人,须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以防止中耳炎。
6、对婴儿要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即授乳时将婴儿取头高位授乳,切忌横位授乳。
对于急性中耳炎,应该防患于未然。例如,对人工哺养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专家提醒:虽然慢性中耳炎并不一定出现在婴儿身上,但任何小小的细节,只要没有注意,都有可能导致中耳炎的出现,我们如果没有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心态,最终就会导致中耳炎的病情加重,这时候治疗中耳炎的同时,可能还要治疗其他的疾病。
中耳炎的治疗
怎么知道宝宝患上了中耳炎了呢?宝宝患上中耳炎可是大事情呀,中耳炎一旦严重会影响宝宝的听力。所以妈妈在这方面就要引起注意了,中耳炎的表现症状有?怎么去治疗?中耳炎怎么去预防等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哦。
一、宝宝中耳炎的症状
1、发烧
发烧是急性中耳炎的代表症状。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2、挠耳朵
孩子在2岁以前是说不清自己什么地方疼的,不过,他会用行动告诉你。如果他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3、左右摇头
左右摇头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征。因为耳朵里不舒服,宝宝会试图通过摇头来减轻症状。所以,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4、哭闹
孩子突然变得烦躁,不停地哭,而且夜里也因为疼痛而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5、耳朵积水
急性中耳炎发作时,中耳内会积水,鼓膜肿胀。鼓膜穿孔时,就会有黄色的分泌物流出。孩子耳朵周围如果出现干皮,就要注意了。
6、听力不好
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二、宝宝中耳炎的治疗
1、口服抗生素治疗
专家表示,通常医生会先开立抗生素治疗,并搭配鼻咽管黏液抽吸,疗程约10天,假使幼儿服用抗生素2~3天后,仍持续有发烧(退烧之后,隔一阵子又发烧)和耳痛的状况,那么请家长带宝宝复诊,医生可能会考虑更换抗生素治疗。
2.耳膜切开引流手术
假使中耳炎患者经规律服药超过六周,耳膜发炎的症状仍未改善,医生会视状况建议施予耳膜切开引流手术,不过因为幼儿年纪太小,加上现今的抗生素治疗相当进步,所以进行手术治疗的机率较低。
三、宝宝中耳炎的预防
1、天气寒冷或气候变化剧烈时,要让孩子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在孩子洗澡、洗头前,要用消毒棉球填塞他的两个耳孔,防止污水进入耳朵。此外,不要让孩子跳水或游泳,防止因鼓膜破裂而导致听力受损。
3、孩子的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要让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葱、蒜等,以防热毒内攻。平时,也可以让孩子多吃一点清火败毒的食物,如金银花露、绿豆汤等。
中耳炎的学问还是挺多的,如果妈妈们觉得一时消化不了,那么一样一样来。先了解中耳炎的症状,再到其治疗以及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