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药物性脂肪肝,是指由于服了不正规的药物,或者没有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服用,导致肝脏受到影响,引发脂肪肝。这种类型脂肪肝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且对患者健康影响很大。那么在生活中该如何避免药物性脂肪肝呢?
如何避免药物性脂肪肝
1.首先,必须严格掌握药物应用指征,避免滥用误用。
2.严格遵守医嘱十分重要,不要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服用。
3.一般来说,能伤肝的药物,在其说明书上都有注明,患者在服用时要注意阅读,严格按用药说明剂量使用,不要随便改变剂量,擅自加大药量。
4.用药前对其性能、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较充分的了解。用药中必须仔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人出现的各种早期征象。如早期脂肪肝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
6.新药使用时,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监测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肝损害。
7.对有药物过敏史及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尽量少用药。如必须用药者,尽量选用同类药物中肝毒性较小的药物,或用其他药物代替。
8.当因病用药时间过久,即使药物未超过规定的剂量,但仍可造成肝脏损害,故应在医师指导下,尽量减少用药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并注意检查肝功能。
相信听了专家的讲解,大家已经知道了该如何避免药物性脂肪肝。建议大家在平时能够注意预防,不要胡乱用药,最好是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或严格按照药物说明说进行服药,这样才会避免患上脂肪肝。
脂肪肝怎么办
妈妈们在生产后的这段时间是很关键的时间,而在这个时间如果得了病就会很麻烦很难处理。有位孕妇向我们提出了两个关于急性妊娠脂肪肝的疑问,想知道急性妊娠脂肪肝是什么?那么产后9天得了急性妊娠脂肪肝怎么办?
产科急性脂肪肝临床罕见,疾病异常凶险,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高达70-80%。而且多死于不可控制的产后出血及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立即实施剖宫产终止妊娠,阻断疾病连锁反应是抢救孕妇的首要措施。
该病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作剖腹产手术终止妊娠。急性脂肪肝常可迅速康复,从而保住母婴生命,自然分娩、引产只会加重病情,故有弊无利。预防呼吸道感染以及避免使用四环素可能有助于减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
急性妊娠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人肝脏体内会堆积大量的脂肪酸,导致大量的氨产生,进而造成患者昏迷(肝性脑病),还可造成低血糖,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这类准妈妈还会发生高血压、蛋白尿、全身水肿,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发生急性肾衰竭。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胰腺炎的症状。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一般在孕妇妊娠第35~36周发病,起病前1~2周往往出现倦怠、不适等感觉。病人会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厌食等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但一般没有皮肤瘙痒。
此类病人约半数会有血压增高、蛋白尿、水肿等。如不及时就医,病情继续进展,还可能出现血糖下降、呕血、尿量减少、肾脏衰竭、急性胰腺炎、意识障碍等,可于短期内死亡。至于子宫内的宝宝,则可出现宫内窘迫、死亡。
急性妊娠脂肪肝,简单点来理解就是妊娠期间的急性脂肪肝。这是一种挺可怕的疾病,如果在产后这段时间遇到了,想必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还要顾及到肚子里的宝宝,就更加难上加难。那看了这篇文章的妈妈们是不是可以有径可询,也可以避免得上这个可怕的疾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