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一种以皮肤色素脱失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患者皮肤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下降,易受晒伤、红斑甚至病情加重的影响。科学防晒是白癜风日常护理的核心环节,但部分患者因认知偏差陷入防晒误区,反而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梳理常见的防晒误区,为患者提供正确指引。
误区一:仅夏季需要防晒,秋冬无需关注
部分患者认为,只有夏季阳光强烈时才需防晒,秋冬季节紫外线弱,可忽略防护。这一认知存在明显偏差。
事实上,紫外线的强度并非仅由季节决定。冬季虽然气温低,但晴朗天气下紫外线穿透性更强,尤其是雪地反射会使紫外线强度增加50%以上;春季臭氧层较薄,紫外线辐射反而高于夏季;阴天时,紫外线中穿透力强的UVA仍可达到晴天的60%-80%。白癜风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保护,长期暴露于各类紫外线中,会导致皮肤光老化加速,甚至诱发白斑扩散。
正确做法:全年坚持防晒,根据季节、天气调整防护措施,如冬季选择SPF30+的防晒霜,夏季增至SPF50+,并配合物理遮挡(如围巾、帽子)。
误区二:过度依赖防晒霜,忽视物理防护
不少患者认为涂抹防晒霜即可防晒,忽视衣物、帽子等物理防护的作用,甚至选择高倍数防晒霜后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防晒霜的防护效果受涂抹量、涂抹频率、出汗或擦拭等因素影响。临床研究表明,多数人实际涂抹量仅为推荐量(2mg/cm²)的1/3-1/2,防护效果大打折扣;且防晒霜需每2-3小时补涂一次,否则会因降解失去作用。此外,部分防晒霜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刺激白癜风患者敏感的皮肤,引发不适。
正确做法:优先采用物理防护,如穿着长袖棉质衣物、宽檐帽、防晒口罩等,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在物理防护基础上,选择温和的物理防晒霜(含氧化锌、二氧化钛),并按标准量涂抹、及时补涂。
误区三:隔绝阳光,拒绝任何紫外线接触
一些患者因担心晒伤,采取“避光”的极端方式,如长期待在室内、出门时包裹全身,甚至拒绝任何形式的阳光照射。
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如促进维生素D合成(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且低剂量紫外线(如窄谱中波紫外线)还是白癜风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隔绝阳光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免疫力下降,反而不利于病情稳定。
正确做法:避免正午(10:00-16:00)阳光直射,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短时间(10-15分钟)的温和日晒,以不引起皮肤发红为度;若进行光疗,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紫外线剂量和时长。
四、误区四:仅白斑部位防晒,正常皮肤无需防护
部分患者认为,防晒只需针对白斑区域,正常皮肤有黑色素保护,无需特殊关注。
白癜风患者的正常皮肤虽然存在色素,但整体皮肤屏障功能可能较弱,且病情可能进展,正常皮肤也可能出现新发白斑。若仅防护白斑部位,正常皮肤受紫外线损伤后,可能诱发炎症反应,进而影响邻近白斑区域,加重色素脱失。
正确做法:全身皮肤均需防晒,尤其是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背),无论是否为白斑区域,均应采取一致的防护措施。
误区五:使用偏方防晒,如涂抹芦荟、柠檬汁等
一些患者轻信民间偏方,用芦荟汁、柠檬汁、黄瓜片等天然物质涂抹皮肤“防晒”,认为其无刺激。
天然物质并无明确的防晒效果,且部分成分可能对皮肤造成伤害:柠檬汁酸性较强,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敏感、泛红;芦荟汁未经处理时可能含有刺激性物质,引发过敏反应。这些偏方不仅无法防晒,还可能加重白癜风患者的皮肤敏感。
正确做法:拒绝偏方,选择经过皮肤科验证的正规防晒产品,或咨询医生推荐适合敏感肌的防晒方案。
防晒是白癜风患者维护皮肤健康、稳定病情的重要环节,科学规避防晒误区至关重要。患者应建立“全年防护、物理优先、适度接触、覆盖”的防晒理念,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有效的防护方式,并在医生指导下平衡防晒与健康需求,避免因认知偏差影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