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快速导航
>医史传说

华北国医学院:中医教育史的光辉一页

作者:中华网 2019-12-11 16:09:01

华北国医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医,培养中医人才,绝不拘泥成法,唯一宗旨希望明先哲遗言,借助新医经验,为人群造福。”该学院坚持以医德和医术结合、中医和西医结合、理论和临床结合的“三个结合”为学校始终如一的办学方针,按近代教育模式设立董事会和教务机构,实行严格的教学和学籍管理体制。学制为四年,办学时间长达18年,入学人数约650人。

1935年,华北国医学院创办校刊《文医半月刊》,以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改变中医界只顾看病、不善总结的陋习。在1937年的《文医半月刊》上,施今墨云:“学问之道永无止境,取短见长学者本色。当此科学发达之秋,自应舍去吾国医学陈陈相因之玄说奥理,而走向科学化之途。无论中医、西医,其理论正确治疗有效者,皆应信任之,反之摒弃不用也。”

《文医半月刊》设有长篇专著、医学商讨、名医医案、医药问答、脉学讲座、外科启秘、幼科研究、药学研究、良方介绍、论坛、译作、杏林文艺、卫生常识等栏目。在《文医半月刊》上发表文章而较有影响的有彭子益的《中医系统学》(今名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理篇、生命宇宙篇,以及第二届学生任冠民的毕业论文《医案概论》、医夫的《萧山今墨施氏医案》、朱壶山的《杂病论精义折衷》等,都是长篇连载。

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医条例,规定考试办法及立案手续。北京第一次中医师考核,施今墨与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并推为主考官,世称为“北京四大名医”。1938年,《华北国医学院毕业纪念刊》明确指出:“中医之生命,不在外人,不在官府,而在学术也。”

施门走出的中医大家

上一页2/6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