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肿瘤医院 0931-2302543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为两院一体的领导体制,始建于1972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肿瘤防治、康复、卫生信息化为一体 面向西北地区最大的医学科研及肿瘤专业防治机构。承担着甘肃省肿瘤发病普查、诊治、预防、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肿瘤专业人才培训、大专院校教学实习和研究生培养等任务。 甘肃省肿瘤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甘肃省癌症中心、甘肃省重离子束治疗肿瘤临床研究基地、兰州大学附属肿瘤研究中心、甘肃省省属重点科研院所、兰州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单位、甘肃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甘肃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甘肃省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以及甘肃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等十余个协会主委单位;是省、市、铁路医保单位、新农合定点医院。 医院现开放病床1200张,设有19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其中,省级临床医学中心3个(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分子病理诊断及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省级重点学科4个(放射治疗研究中心、肿瘤内科、头颈外科、乳腺病诊治中心),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2个(中西医结合科、中西医结合血液科)。 医院临床亚专业学科完善,覆盖病种齐全。在肿瘤治疗方面,形成了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介入、免疫、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整形微创、核素治疗等综合体系。在开展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控制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引领着甘肃省肿瘤临床及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由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医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药物研究所、肿瘤流行病研究中心、医学情报研究所和《甘肃医药》编辑部等7个科室组成,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药物临床试验(GCP)机构1个。以"培养新型医学科研人才、开展临床导向技术研究、开放共享科研条件资源、促进生物医药领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了转化医学研究平台、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平台、肿瘤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平台、地产中草药研发平台和医学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近年来,围绕肿瘤预防和发生及发展的分子机制、肿瘤的分子诊断、抗肿瘤药物和肿瘤个体化治疗等领域积极开展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工作,促进了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的进程,与国内外30余所一流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协作关系。 全院现有员工127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50人。其中,国务院特贴专家6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1人、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全国医药卫生先进个人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专家4人、省级领军人才6人、十佳全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兰州市科技功臣提名奖获得者1人、厅级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甘肃省名中医3人、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省科技厅学科带头人2个、院聘首席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博士和硕士156人。 配备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临床诊疗及科研设备。IGR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等高精度放疗直线加速器4台,西门子Lantis、医科达MOSALQ网络、核通PLATO、OncantraMasterplan、瓦里安Eclipse、医科达CMS放疗计划系统6套,核通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机2台、东芝CT模拟定位机、X线模拟定位机、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西门子1.5T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西门子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GE高分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西门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系统(DR)、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Sysmex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SysmexCA-7000全自动血栓/止血分析仪、VersaTREK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中央监护系统、多普勒彩超、麻醉机、胸、腹腔镜系统,还装备了数字化全净化手术室15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消毒供应中心,具有Quantstudio12K多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FACSVerse流式细胞仪、Rotor-Gene实时荧光定量PCR仪、X-mark酶标仪、Agilent高效液相色谱仪、QIAGEN核酸自动提取仪等科研设备。 医院、医科院先后承担并完成"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项目。近五年,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12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14项。全院共完成科研成果73项,发表论文595篇,其中SCI49篇、国家级360篇。出版专著26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2项。全院共获各类科技奖53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奖52项。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0931-2354680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兰州大学附属兰州医院,是兰州市属一所规模最大、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吴家园西街1号,占地4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院内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为38.3%,获市政府“花园式”单位称号。院内有近千名职工,可容纳816张床位,40余个临床技术科室,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2009年再次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先进集体。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50年的历史,1979年正式改名为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省内外知名专家和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医院现有副高级以上人员128人,硕士研究生43人,赴日研修生20余人;设有白内障复明中心、儿童斜弱视矫治中心、甘肃心血管病研究所、甘肃兰州眼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室、肝病研究室等临床医学研究机构。医院的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肿瘤外科、眼科、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已达到本省一流水平,可进行先心病、冠心病、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等重症疑难手术与介入治疗。心胸外科于2001年6月1日在西北五省区地方医院率先开展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在硬件方面,现在医院拥有西北地区首台西门子128层4维螺旋CT机、1.5T超导核磁共振机、数字2000毫安X光机、数字胃肠X光机、人工肾血液透析机、眼底照相机、多功能自动呼吸机、各种纤维内视镜及电子内视镜、体外反搏机、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等大型医疗设备。新建外科大楼全面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随着螺旋CT、数字减影、心脏工作站、电子胃镜及十二指肠镜等耗资2000万元的先进设备的应用,必将使医院的诊疗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实践中,医院提倡人性化服务,患者第一的理念,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质量意识,拓宽服务范围。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逐步形成以优质服务为前提,专家队伍建设为基础,周到的后勤保障为支撑,科学的管理为核心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省重点骨干医院之一。近年来,医院加大科研力量,先后完成科研成果数十项,其中多项达到国内、省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专利2项,并同日本及欧美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成为兰州医疗卫生事业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为广大患者提供预防、保健、治疗的医疗基地。
甘肃省中医院 0931-2687109
甘肃省中医院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黄河之滨,创建于1953年12月8日,是甘肃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和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学校教学医院,省、市、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全省新农村合作医疗三级定点医疗机构。2007年托管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2012年托管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名为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医院先后开设了临夏分院、通渭分院、榆中分院、永登分院,兰州甘南路特色门诊部和省委门诊部,在白银新区建设占地100亩的医院制剂中心。 近年来,医院切实贯彻国家和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地、县(区)辐射,扩大医疗服务半径和空间。2013年,经省卫计委批准,医院联合省内各地20家医院组建成立了"甘肃省中医院医疗集团",本着互助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继续教育、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危重病人的上下转诊康复等方面打破院际界限,实行资源共享,促进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 医院占地面积105亩,现有职工16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87人,副高以上专家248人,博士26人,硕士27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甘肃省名中医17人,省级优秀专家5人,省级领军人才5人,厅级领军人才13人。医院开放床位1350张,设有83个专科专病门诊、62个临床医技科室、23个研究所、5个二级实验室、1个中心实验室、23个职能管理处(科)室。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专)科11个,省级重点学(专)科13个,其中骨伤科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及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64个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中。脑病科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药剂科、老年病科、内分泌科、中医护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药剂科、脑病科、脾胃病科、老年病科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及省中医药重点专科;肛肠科、内分泌科、针灸科与放射影像科为首批院内重点专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临床中药学、中医文化学为国家中管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骨科、中医药剂科、中医脑病科、中医老年病科、中医消化科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 医院坚持突出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坚持"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名技"的发展战略,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医院中医特色诊疗内涵建设。近五年来,医院立项的省(部)级、厅级、院级科研课题179项,完成鉴定课题94项,获奖成果44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48篇,出版医学专著49部。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99届(次)。医院自主研发了"损伤胶囊"、"消定膏"、"中风膏"、"补脑膏"、"制萎扶胃丸"和"清宁胶囊"等66种院内制剂,其中有23种进入甘肃省调剂使用药品目录,在全省推广使用,临床疗效确切,深受广大患者喜爱。医院还承担着甘肃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生的教学任务。 在应对"非典"、"5•12地震"、"三鹿奶粉事件"、"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岷县暴洪地质灾害"、"岷县漳县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作为省内最大的中医院,责无旁贷地冲锋在第一线,不辱使命地完成了各项救援工作。在2010年的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医院单独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救援队伍,做为全国4支中医医疗救援队伍之一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成为省卫生厅系统收治玉树伤员最多的医院。 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创建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单位""甘肃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诚信建设示范单位""兰州市文明单位""兰州市园林化标兵单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急诊科被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并连年通过复审。 医院成立60年来,经过几代中医人的艰苦创业,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大力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逐步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疾病的救治水平,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就医环境,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为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院遵循"严谨、仁爱、传承、创新"的训导,通过深化改革,使医院走上了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良性发展轨道,医院正朝着"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集团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院干部职工正在为建设一所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综合性三甲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临洮县人民医院 0932-2242941(医务科)
临洮县人民医院原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部分建筑到本世纪初已成为危房,给医护人员和就诊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同时因业务用房紧张,给医院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极大的限制,因此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临洮县城市建设和医院危房改造,于2002年开始筹备易地新建。在医院的整体搬迁建设中,医院领导一班人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理念,确立了“创千秋伟业造福一方百姓、建一流医院服务广大患者”的建院方针,提出了“病人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我们就建设可提供这些医疗服务的医院”的建设方向。针对病人来医院就诊时的心理特点,打破旧观念,改变传统意义上“医院”的概念和建设模式,从“减轻、消除病人心理压抑和恐惧,以轻松而舒适的心情就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 “病房设施宾馆化、医院环境园林化”的设计思路。新医院占地60亩,由门急诊大楼、住院部大楼、影像检验中心、传染科和附属设施五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 26000平方米 ,建设总投资4000余万元。一期工程于2003年底开工建设,2005年4月完工、5月正式投入使用。医院由兰州城市建设设计院按汉代建筑风格设计,兰州黄河工程监理公司监理,临洮县建筑总公司直属公司等30多家单位承建。二期工程规划增加用地48亩,建设院内景观、老年病康复中心等。在医院的整体搬迁建设中医院多方筹措资金,在建设的各个环节上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保证了工程建设快速、高质量的完成,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质量荣获甘肃省建筑业最高奖项“飞天奖”。 1935年甘肃省国民政府委派杨作华医师在临洮县东山根组建的临洮县卫生院是临洮县人民医院的前身。1949年临洮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医院,1953年更名为临洮县人民医院。1962年引洮工程所属三所基地医院因工程下马而合并成立的“临洮专署医院”,因撤区建县与原县医院合并成立了新的临洮县人民医院。文革期间的1968年秋天,因临洮农校撤销医院搬迁到农校,1977年由于农校恢复招生,医院重新选址建设搬迁到新街文庙巷,2005年5月迁到现址。医院建院70多年来已八易院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历任院领导的不断努力下,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苦奋斗,医院不断发展壮大,业务水平逐年提高,在本县及邻近的渭源、卓尼、康乐、广河及东乡等县广大汉、回、藏及东乡族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临洮县人民医院现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有行政、临床、医技科室31个,开放床位415张,住院部临床科室包括内一科(心血管和血液病专业)、内二科(消化和内分泌专业)、内三科(呼吸和肾病专业)、内四科(神经内科和内科康复专业)、外一科(普通外科和肿瘤专业)、外二科(骨伤和骨病专业)、外三科(泌尿和胸外专业)、脑系科(神经外科专业)、五官科(眼科、口腔科和耳鼻喉科专业)、儿科、妇产科、传染科、手术麻醉科和急救中心13个,病房按照宾馆式设计,有一人套间、一人单间、二人间、三人间、七人间五种,可供不同需求的患者选用。病区内设置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床头呼叫系统、中央监控系统、中心供氧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背景音乐播放系统等,院内全部按公园式设计,建有彩色音乐喷泉、亭台、人工湖、花园及草坪。医院医疗垃圾采用焚烧炉焚烧处理,污水采用地埋式生物法处理,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医院的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宾馆式医院。医院现有各类工作人员45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主 任 医师4名、副主 任 医师28名、中级职称84名。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市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4名、拔尖人才4名、创新人才4名,县级学术带头人32名。拥有一批县内外知名的专家,是省内多家医药院校的临床实习基地,有9人被兰州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副教授。普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脑系科、眼科是医院的重点专科,在县内外知名度高。脑系科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眼科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质量和数量均居全省同级医院前列。 临洮县人民医院现有美国产全身CT、彩超、500MA数字减影胃肠透视机、体外震波碎石机、大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进口电视腹腔镜、鼻窦内窥镜、血液透析机等大型设备50多台件。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新购置的德国西门子双排螺旋CT、数字拍片机DR、彩超、日本奥林巴斯胰十二指肠镜、电子喉镜、德国狼牌关节镜等二十多台件医疗设备即将到位。医院能够承担重大交通事故、突发自然灾害的急救和疑难重危病人的诊治,是全县及邻近地区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的中心。医院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省肿瘤医院等省内外大型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帮扶、协作关系,通过派出医务人员进修学习以及邀请大医院的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坐诊、查房、手术等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使本地广大患者享受到了大医院知名专家高水准的医疗服务。医院还与县内外200多家中、小医疗机构建立了网络联系,成立了医疗协作集团,对医疗设备实行资源共享,对住院病人实行双向转诊,即方便了病人就诊,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006年门诊病人10万多人次、住院病人1万余人次,开展手术3400多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爱婴医院;省级文明医院、全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集体、示范医院,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支援单位、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节先进单位、团省委青年文明号;定西市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绿色医院、平安建设示范单位、药品质量信得单位;临洮县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交通事故保险救助定点医院、白内障复明中心等。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0937-6202191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乙等医院。拥有病床500张,职工总数56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79人,占职工总数的85%。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35人。
酒钢医院 0937-6717072
酒钢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队伍,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7人,中级职称人员144人,获得硕士学位者7人,本科学历138人,有甘肃中医学院兼职教授8人,兼职副教授35人。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680余篇,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6项。医院设有内、外、妇、儿、精神、传染、五官等十余个临床科室和影像、检验、药剂等齐全的功能科室。其中内科设五个病区,外科设四个病区,共有近三十个专科:内分泌专科在糖尿病、甲亢、类风湿病的诊治方面独具特色;肿瘤血液内科可对白血病进行骨髓移植治疗,对各种肿瘤和血液病进行诊断和综合治疗;血液净化室现有血透机11台,可以为各类中毒或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心内科新开展了冠脉造影、心室造影、右心导管检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脉内支架植入、临时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等介入诊疗新技术;消化专科可开展ERCP、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硬化治疗,无痛苦胃镜检查及各种镜下治疗;脑系科可进行各种复杂脑瘤、脑外伤手术;烧伤专业对大面积烧伤的系统治疗在本地享有较高声誉;骨科对各种骨折、脱位的诊治,断肢再植、畸形矫正及关节镜下治疗各种膝关节疾患等都具有较高水平;普外科利用腹腔镜可行胆囊切除、子宫全切、胃大切、肾全切等手术。另外,精神科对精神疾病的综合治疗,眼科的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角膜移植,口腔科的复杂颌面部手术,核磁共振(MR)、CT、彩超的诊断,临床检验、核医学的特殊检查等技术亦具有较高水平。酒钢医院拥有了精良的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历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就医流程,推行个性化服务,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高效、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目前,酒钢医院除服务于酒钢职工及家属外,还常年为嘉酒地区、张掖和新疆部分地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为本地区提供临床教学、培训和疑难疾病的会诊,是嘉峪关市医疗资产总额最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最强、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医院。医院院训:团结敬业求是创新文化理念:个人与医院共同发展医院和社会一起进步管理理念:在服务上以病人为中心;在质量上以环节为中心;在管理上以制度为中心;在经营上以成本为中心;在核算上以财务为中心。实现目标:医疗、教学和科研并举;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医德医风建设、廉洁行医、文明行医并举;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护理理念:以人为本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卓越服务大型设备简介:酒钢医院拥有飞利浦V5000心血管数字减影机,能进行肿瘤的介入治疗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拥有飞利浦Briliance16层高速螺旋CT能够清晰分辨微小的病变,对全身各个部位具有形态改变的病变进行准确诊断;有价值280余万元、河西地区最好的彩超,可以对腹腔脏器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查;核磁共振(MRL)三维成像,清楚显示血管、肌肉、骨骼;TD数字胃肠X线诊断装置、乳腺智能诊断装置对胃肠道、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势;OP-100曲面断层机可以进行口腔全景牙齿摄影,使照像者的牙齿情况一目了然;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眼底荧光造影系统和半导体眼底激光治疗仪,真正提高了白内障手术和眼科疾病检查治疗的档次;还有16人双舱三门高压氧治疗舱、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电视腹腔镜、宫腔镜、前列腺汽化电切镜、关节镜、自动血凝仪、电子胃镜、日立和东芝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比较先进的大型进口设备。各病区病房内还拥有现代化标准的治疗带,可以随时进行吸氧和吸痰等治疗,各病房的电话、电视可以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急救电话(免费拔打):(0937)67111206712120医疗业务联系电话:(0937)6717072总机电话:6267799地址:嘉峪关市雄关西路18号用户拨打该号码可接通医院各科室分机号码的查询转接
临夏州人民医院 13884011935
临夏州人民医院地处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少数民族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临夏市区内。创建于1952年10月,最初名为临夏专区人民医院,1956年11月更名为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医疗服务辐射面达甘南州、青海、四川阿坝等邻近周边地区,担负着本地区及周边300多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是本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核定病床数1450张,实际开放病床1200张。干部职工1064人,专业技术人员94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69人(正高级32人、副高级137人),中级137人,初级208人。正式职工566人,公益性岗位人员301人,临聘人员19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临夏州中青年拔尖人才6人。医院现有18个病区、77个科室,其中行政职能科室16个、临床科室42个、医技科室15个、其他科室4个。州级重点专科为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眼科、内分泌科、肾病科、泌尿外科。2016年全年完成门急诊41.81万人次,出院3.6万人次,医疗技术在州内外享有一定盛誉。医院现有飞利浦超高场3.0T磁共振、德国西门子磁共振(MRI)成像系统、德国西门子64层超高速螺旋CT、德国AGFA计算机影像处理系统(CR)、全数字化大平板C形臂血管造影成像系统(PHILIPSALLuraXperFD20)、小C臂数字化多功能X光机(PHILIPSBVLibra)、日本岛津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系统、超细胃镜、高清晰可变硬度电子结肠镜CF——H260、电子十二指肠镜240、日本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德国“狼”牌胸腔镜、日本阿洛卡实时三维彩超α10、美国GE公司彩色B超诊断仪、GEVividE9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日本希森美康XE-2100五分类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UF-1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德国德灵MicroscanWalkaway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瑞士罗氏Roche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日立7020型全自动系列生化分析仪、CMIAS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眼底激光造影+OCT、YAG+SLT激光、无痛分娩仪、光子嫩肤仪、碎石清石系统、超短波治疗仪、热磁横波运动理疗机等一大批现代化诊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临夏州人民医院将以新医院的落成使用为新的起点,决心在临夏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卫生计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厚德、精医、创新、奉献”的院训,以建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诊疗规范、服务优质的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为奋斗目标,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主动坚决当好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健康“守护神”,主动积极当好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健康的“白衣战士”,以立足临夏、面向全国、瞄准特色,争创一流的思路向着更高、更强、更特色的全省一流医院而奋进!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0939-8263009
陇南市第一人民是陇南市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及医疗技术指导中心。现有职工500多人,开设病床500多张。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专业技术队伍强大,技艺精湛,名医众多,技术服务覆盖面广,在众多技术领域处于全市领先地位。有取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省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省级优秀专家2名,“113”、“2255”工程学术带头人10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80人,其中高级36人,中级169人,设有32个临床及业务科室和一个急救中心,拥有胸外肿瘤科、脑系科、外科、骨科、妇产科、眼科、内科、心肾科、感染性疾病科(原传染科)、儿科、口腔科等全市重点专业科室和一个社区服务中心。 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检查项目齐全,诊断水平高超。拥有30多种国际国内技术领先的医疗设备,如美国GE磁共振、GE螺旋CT、日本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狼牌腹腔镜、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美国熊牌呼吸机、东软800mA全数字减影X光机、飞利浦高档彩超等。 医院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06项,填补我市医疗技术空白20余项,获得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甘肃成县人民医院 0939-3220043(门诊)
甘肃成县人民医院自1950年诞生至今,走过了五十多年曲折、坎坷,然而却是执着、光辉的道路。五十多年来,医院历经沧桑 ,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而以医疗为主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在新的世纪里,“成医人”,将继续弘扬“奋发、进取、团结、奉献”的医院精神,以前所未有的理念,去发掘其所特有的睿智与创造精神,在铸造每一个新的起点中,坚韧不拔,再塑辉煌。 甘肃成县人民医院专业学科齐全,重点突出,设有24个临床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250余名,高级技术人员10多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0多名,拥有大中型医疗设备如德国西门子MRI,德国西门子全身CT,新东方2000B型X光机、彩色超声成像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视腹腔镜、富士能电子胃镜、21项血球计数仪等大中型先进设备。 医院年门诊20余万人次,年住院收容近5000人次,开展了许多新业务。 医院拥有一支服务一流的医疗队伍,先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各种技术检查手段完善可靠,给您的治疗提供优质安全的保障。 成县人民医院将继续坚持“科技兴院”的办院方针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庆阳市中医医院 0934-8271326(门诊),0934-8212344(咨询)
庆阳市中医院作为岐伯故乡的中医医疗机构,在继承民族医药学精华、挖掘整理岐黄医术的遗产中,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重任。自1979年建院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全院干群敢为人先,勇立时代潮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诸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青睐和揄扬。 庆阳市中医院占地面积126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360平方米。医院设医疗科室12个,医技检查科室7个,行政职能科室9个,开设病床360张,现有职工340人,业务人员256人,占职工总数的80%,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97人,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1人为甘肃省唯一一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1人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有日本产全新螺旋CT、彩色B超、500MA电视显像透视机、意大利C型臂数字减影X光机、彩色胃镜、视频脑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及现代化区域信息网络;医院有较强的中医药优势和专科特色,能开展骨伤、内、外、妇、儿、血液病、男性病、痔瘘、针灸、口腔、五官、介入诊疗、中医药保健等业务,对各种急慢性疑难病症能够进行较好的诊治,年门诊量13万人次,收住院病人5000人次,做各种手术800例。 庆阳市中医院先后有24项科研成果通过省、市鉴定,有380余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出版医学专著11部;有全省重点中医专科血液病科、骨伤科和痔瘘科;医院先后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地(市)级示范中医医院验收,承担着甘肃中医学院、省中医学校、市卫生学校、陇东职中等大、中专学校的临床教学任务。是市内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社区卫生服务于—体综合性很强的中医医院。
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0938-4922120
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地处天水市麦积区区府路34号,始建于1951年,医院占地16781平方米,建筑面积15240平方米,其前身为兰州铁路分局天水医院,是兰州铁路局建院最早的一所综合性医院,1995年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4年9月由兰州铁路局移交天水市人民政府,隶属天水市卫生局管理, 2005年3月正式更名为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并升格为副县级建制,2009年升格为正县级建制,编制床位300张。为天水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兰州铁路局职工医保定点医院、天水市卫生学校教学医院、天水市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天水市文明单位。医院占地面积16781平方米,建筑面积15240平方米,固定资产4200万元,开设床位300张,现有职工299人,卫生技术人员264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88人,初级职称163人,服务人口约100万人,主要服务于天水市麦积区、秦州区、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县区的城镇职工、居民和农民群众、铁路职工家属,年门诊诊次约1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8000余人次。 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急诊科、医技科室、放疗科、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部,科室设置齐全,布局科学合理。医院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先后与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协作,建成妇产科、儿科、血液透析中心、检验科、放疗中心等重点科室和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肾病内科、消化内科等重点专业科室。近年来,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80余项,部分项目达到市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203篇,医院的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医院硬件设施齐全,拥有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螺旋CT)、全自动悬吊臂800mAX光机、C型臂X光机、数字胃肠机、彩色超声诊断仪、医用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血液透析系统、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病理图文分析系统等大中型医疗设备100余台(件)。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0936-8221469
张掖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6月,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执着追求和拼搏奋进,如今已成为一所设备精良、技术先进、科室齐全、管理有序,集医疗、预防、保建、急救、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是兰州大学教学医院和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承担着全市130万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急救及全省大中专医学院校的教学、实习等任务。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拥有开放床位650张,职工821人,其中高级职称85人,中级职称297人。拥有直线加速器、螺旋CT、核磁共振、数字减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数字胃肠X光机、经颅多普勒等先进设备300余台(件)。开展了肾移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数字减影下急性脑梗塞溶栓术、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术等多种介入诊断治疗,显微外科颅脑手术、各种肿瘤根治术、断指(肢)再植术、拇指再造术、腹腔镜、前列腺气化电切手术以及检验,病理等新技术、新业务360多项,科研立项15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市科技进步奖150项。年门诊接诊病人40万人次,急诊3万多人次,住院病人达2万多人次,手术病人5600多例(包括门、急诊手术)。医疗服务范围辐射河西地区及周边青海、内蒙等省区,为500多万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就医环境。近年来,先后获得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全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十佳医院”、全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三下乡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管理创新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山丹县人民医院 0936-2731303(院办)
山丹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爱婴医院,担负着全县及周边地区20余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急救任务。医院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置病床320张,年门诊量14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6000余人次。现有工作人员28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名,副高级职称20名,中级职称80余名,初级职称100余名,市管拔尖人才1名,县管拔尖人才4名。 山丹县人民医院专科设置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设有内、外、妇、儿、骨科、神经外科、普外、口腔、重症监护室、医学美容整形、眼科、耳鼻咽喉科、中医康复、急救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等16个临床科室和6个医技科室,拥有螺旋CT、CR、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诊断仪、C形臂、数字胃肠机、牙科全景式曲面断层X光机、血透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测定系统、十二导心电工作站、高压氧舱、电子胃镜、纤维支气管镜、喉镜、鼻窦镜、纤维膀胱镜、纤维结肠镜、电视腹腔镜、前列腺气化电切镜、宫腔镜、阴道镜、体外碎石机、肺功能测定仪、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多功能麻醉机、手术显微镜、眼科A/B超、超声雾化仪、耳鼻喉综合治疗台、二合一声阻抗电测听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80余台件,医疗设备跻身全省县级医院一流行列。能够独立开展颅脑、骨科、普外、胸外、泌尿、微创外科、妇产科、眼科、口腔等领域较复杂的手术。内科系统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风湿病、肝病防治、复杂心律失常诊治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效果显著。白内障复明、妇产科肿瘤的诊治、口腔颌面外科、错颌矫正、牙齿缺失修复、医学美容、验光配镜等技术日趋完善。急诊绿色通道畅通。医院还承担着西北民族大学、张掖医专的医疗、护理、医学影像等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2008年1月甘肃省肝胆胰外科研究所山丹分所和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山丹分中心在我院成立,标志着我院肝胆胰外科技术和肿瘤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山丹县人民医院重视科技兴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近年来先后输送100多名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赴省内外医院深造,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开展新业务70余项。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其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医院加强文化建设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成绩显著。新扩建的标准化病房功能齐全,能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院容院貌焕然一新,花园式医院初具规模。 医院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医疗卫生工作先进集体”,被山丹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荣获“全县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医院始终坚持“患者至上、质量第一、精医重德、诚信为本”的医院宗旨,美化医院环境,转变服务态度,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0943-8243487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6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国家爱婴医院,是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协作医院。被白银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白银地区唯一一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实习基地。 医院位于白银市白银区公园路509号,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4万平方米。现有职工760人,其中高级职称70人,中级职称192人。编制总床位824张(儿童专科病区批复220张),设置23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骨科、心血管内科、儿科、普外科、产科、口腔科、药剂科是白银地区的重点专科,2016年4月,针灸理疗科被甘肃省卫计委确定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医院医疗设备齐全,设有层流净化手术室,拥有128层CT、MRI、CR、DR、大C、德国呼吸机和麻醉机、中央监护系统、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 医院积极开展三级综合医院必备诊疗项目,率先在白银地区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乳化白内障切除术、妇科、耳鼻喉微创手术、前列腺气化电切镜术等,能够独立开展断指(肢)再植、全肩全膝全髋关节置换、门脉高压断流分流、巨大肿瘤切除、肝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心脏起搏器安装、心脏造影及支架植入、脑听神经切除等手术。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甘肃省十佳医院、甘肃省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白银市行业作风建设先进示范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实践中,医院秉承“高德精医、团结求是”的办院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依靠科技兴院,坚持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和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勤为一线服务、医技为临床服务、全院为病人服务”的办院方针,树立“患者满意就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的服务理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质量意识,拓宽服务范围。通过国家SES组织,与德国、以色列知名专家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关系,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建立了业务指导与技术协作关系,竭诚为白银地区人民提供优质、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努力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0943-8813033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白银公司职工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职业病防治、健康体检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是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服务于白银市三县两区170多万群众,是白银地区优良的医疗卫生资源。医院核定病床615张,开放550张,现有职能管理科室12个,临床科室25个,医技科室9个,1所分院,2个门诊部,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现有员工703名,其中卫技专业技术人员667人,占全院总人数的94%。硕士研究生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6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54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327名。骨科、神经科、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和药剂科6个各科室是白银市重点专科。医院固定资产超亿元,设备原值9000余万元,万元以上设备500余台件。占地面积44085.3平方米,建筑面积3703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1419平方米,绿化面积13425平方米。先后曾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甘肃省文明医院”、“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支援单位”、“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1999年被国家评定为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甘肃考区“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它们实... [详细]
有效控制高血压和各种类型脑动脉硬化可减少腔隙性卒中可能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对于没有任何症状,经医生查体又是正常的人,应由医生结合片子作出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先入... [详细]
多数腔隙性脑梗死病人无明显并发症。但应警惕高血压病的各种合并症,并应高度重视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和焦虑反应,这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一、抑郁反应的特征性症状... [详细]
由于腔隙性脑梗死是深穿支小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些血管大多属终末支,一旦梗死形成,侧支循环极难建立,所以临床上虽患者症状较轻,但不易恢复,应重在预防... [详细]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较多,多患高血压病,通常在白天活动中急性发病,孤立性神经功能缺损常使临床表现明显,也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渐进发病... [详细]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宜吃活血化瘀作用明显的食物;宜吃温热性的食物。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忌吃寒凉性的食物;忌吃高脂肪酸的食物;忌吃盐味比较重的食... [详细]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于脑深穿通动脉的缺血性微梗死,经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是老年的常见病,高发年龄组在60~70岁... [详细]
腔隙性脑梗死系大脑动脉的深支闭塞所致的脑干和大脑深层非皮层部位的小梗塞灶。主要分布于壳核、尾状核、桥脑、内囊和脑回的白质... [详细]
肱骨小头骨折可引起肘关节僵硬,功能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小;在一些病例中,还可合并内侧韧带损伤等,肱骨小头骨折属关节内损伤,如未能及时诊断,延误治疗,对关节功能影响... [详细]
肱骨小头骨折是少见的肘部损伤,约占肘部骨折的0.5%~1%。成人多发生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儿童则可发生合并有部分外髁骨折的肱骨小头骨折。该骨折易误诊为肱骨外髁或外... [详细]
肱骨小头骨折是由于剪式应力所致,即在肘关节伸直,外翻位摔倒时手着地,外力沿桡骨传导到肘部,桡骨头向上将肱骨小头撞下,同时外翻应力可引起内侧软组织损伤,根据损伤程... [详细]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肱骨小头骨折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X线表现常有特征性,前后位X线片有助于判断合并的滑车骨折块大小,但只有侧位X线片才能反映此种损伤的特... [详细]
对肱骨小头骨折的预防应注意劳动强度不宜过大,不要长时间拎重物行走,每次洗衣服不宜过多,防止肱骨外上髁肌筋膜劳损,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主动活动上肢关节,增强肌力,有... [详细]
肘关节后方肿胀在关节内,故表现不明显,但有明显的活动受限及肱骨小头部位压痛,合并内侧韧带损伤者,则有压痛与外翻活动加大的现象,损伤后,肘部肿胀和疼痛,肿胀多发生... [详细]
无移位的肱骨小头软骨损伤或裂纹骨折,可仅用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90°位3~4周,对有移位者,应先试行手法或撬拨复位;失败者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手法复位:助手... [详细]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1、筋膜间隙综合征:小腿部骨折或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发生血肿、反应性水肿,使筋膜间隙内压力增高时,可以造成血循环障碍,形成筋膜间隙综合征。其中以... [详细]
可以发生在任何类型的踝关节损伤,极少单独发生。胫骨后唇如有较大的骨片,则损害关节负重面,影响踝关节稳定性。后唇骨折,常同时伴有踝关节的其他损伤,仅仅0.8%~2... [详细]
伤后局部明显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触痛明显,踝关节不敢活动... [详细]
X线片可显示骨折而确诊。后唇骨折,常同时伴有踝关节的其他损伤,仅仅0.8%~2.5%是单纯的后唇骨折。如果诊断胫骨后唇骨折而未发现内踝或外踝损伤,应注意伴随的软... [详细]
一、治疗未涉及关节负重面、不影响关节稳定性时,一般在腓骨骨折复位时,胫骨后唇小骨片随之同时复位。因而对该种类型的后唇骨折的治疗,取决于其他组织的创伤。但累及关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