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54医院 022-84683114(总机)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黄纬路60号,是驻天津市唯一的一所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始建于1949年,1954年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现为全国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监察医院、全国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全军临床药理基地、第二和第三军医大学、白求恩军医学院、武警医学院教学医院,南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市交通事故定点医院和首批医保定点医院。医院专科特色明显,设有38个科室,46个专业,拥有全军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心、北京军区生殖健康技术中心和泌尿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等重点专科。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4名,硕士生导师10名,硕士以上人才75名,高级职称人员100余名,先后获国家、军队、天津市科技成果奖300余项,国家专利21项,填补天津市技术空白25项。医院诊疗设备先进,有数字减影机、手术磁导航系统、消化内窥镜、肿瘤诊疗系统等国内一流的大型设备161件,信息化水平在天津市名列前茅。医院休养环境优美,院内曹锟私人花园遗迹保存完好,绿化面积达46%,亲水环境为国内少有。医院人文氛围浓厚,奉行“医患关系零距离、医护质量零缺陷、医疗保障零障碍”的“三零”服务理念,承诺“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交费”,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物价信得过医院”。
(北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 022-27987000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天津市开设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医医疗机构,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医院分为南北两个院区,建筑面积总和26万平方米,装备3.0T MRI、宝石能谱CT等高端医疗仪器千余台(架),设35个临床和技术科室,103个专病门诊,开放床位2600张,在职员工2340人。医院日均门诊量近万人次,年门诊量连续7年超200万人次,2015年超300万人次,位居天津市各医院门诊量前列。 医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国国医大师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12名,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5名,博士生导师24名,天津市名中医23名;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30个,包括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儿科、肿瘤科等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专科4个,中医心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疮疡病学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骨伤科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1个;“针刺治疗脑病研究”和“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近五年来,医院共获各级立项科研课题205项,取得科技成果鉴定93项,获各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医院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瑞士、美国、俄罗斯、阿曼等40余个国家建立医疗合作关系,每年接待海外患者愈千人,名扬海内外,并连续两年获得“天津城市民生贡献奖”,成为了天津市一道靓丽的城市名片。 多年来,医院以“中风病”、“冠心病”两大“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多学科齐头并进、中西医结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医院始终坚持“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维护健康,造福人类”的宗旨,坚持“发挥中医优势,突出针灸特色,坚持‘五专’模式,借助西医优势学科,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中医医院”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三个转变”(由追求数量型医院向提高质量型医院转变,由医疗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中国针灸中心)、两个基地(中风病和冠心病两个研究基地)、四个专科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肿瘤、中西医结合肾病、中西医结合儿科、中西医结合骨伤4个专科诊疗中心),不断增强医疗特色和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医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022-27468165(门诊咨询台)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20年,经过90多年的发展历程,医院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内、外、妇、儿全面发展,以综合肝病治疗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00张,年门诊量约1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8千人次。医院现有在职职工近700人。 医院门诊部设有肝病内科、肝病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感染科、性病科和急症科,并配备有母婴阻断、肝病预防咨询、脂肪肝等特色门诊以及一流的功能检查科室。 门诊严格按病种划分诊疗区域并配合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患者就诊安全,避免交互感染。 医院在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非病毒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个体化治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病毒性肝炎的免疫诊断以及对肝炎病毒变异的研究、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动态监测以及各种法定传染病,尤其是儿科传染病的监测和治疗抢救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是天津及华北地区肝病诊疗的权威单位之一,天津市优势领域学科、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诊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天津市稳居龙头地位。医院的传染病学科被确定为天津市临床优势学科。 感染二科和性病诊疗中心是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诊疗机构。在性传播疾病诊断治疗及分子病毒学、免疫学、基因测序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的红丝带爱之家与国内外艾滋病治疗机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心理疏导以及人文关怀。 医院设备先进,拥有螺旋CT、DR、大型C型臂X光机、CR、数字化彩色多普勒、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基因测序仪、流式细胞仪、中央无线遥控监测系统、数字化连续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等,为肝病、性病及相关传染病的临床影象、介入治疗、血液净化、心电诊断等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先进设备和技术,医院可开展微波、射频、冷冻消融、TACE、PEI以及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肝脏等系列肝癌治疗方法。 医院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60人。 医院是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武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的教学医院,有硕士生导师25人,教授、副教授32人。医院有多名专家在全国及本市各专业学术团体任职。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 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设立于我院,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科研(病毒分子生物学)二级实验室,被天津市卫生局列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 医院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评为全国中医示范单位。 2011年经市卫生局批准建立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目前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和肝癌领域进行研究,研究水平达国际领先。研究所的建立不仅完善了医院医、教、研的发展模式,也使医院在基础研究领域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构建了“转化医学”的研究思路。 近年来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圆满地完成了抗击SARS、奥运反恐,支援四川青海地震医疗队,支援新疆、安徽、河南应对麻疹、手足口病疫情医疗队工作,充分展示了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医院以“综合发展,专科特色”为战略,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坚持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努力把医院建成专科优势鲜明、特色突出、疗效显著、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科研实力雄厚,具有一定规模的,立足环渤海,辐射华北地区的以综合肝病治疗为特色的现代化专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022-23332010(办公室),022-23332051(挂号处)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该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一流,科室设置齐全,专业特色突出,全院实行无假日门诊,专家门诊周一至周六,监护拔牙周四全天周一、六上午,急诊(综合门诊)24小时应诊,放射、药房等从早8点—晚7点连续为患者服务。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坐落在医科大学旁,天津市和平区气象台路12号,建筑面积11295平方米,医疗用房10077平方米,床位50张,口腔综合治疗椅110台,年平均门诊量15万人次左右,住院病人600余人次,全院职工2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2%,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6人名誉院长史书俊,现任院长为口腔修复专家高平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现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医疗设备,有国内先进的铸钛机、烤瓷炉、激光焊接和X光数字成像系统等为患者服务,患者来我院就医实行一人一机一钻一消毒,保证您治疗中无交叉感染。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有一支以专家、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专业技术队伍为您服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三级质量检查、督导制度。对您的医疗质量有充分的保证。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服务一流,医疗服务实行首诊负责制、首科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以及信誉卡制,保证对您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全程负责。并有健全的便民措施方便患者,让您满意在我院。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实现收费一日清单,收费公开、合理,严格按市卫生局规定收费。一、三、四楼均设有收费处方便患者就近交费。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是天津市卫生局重点发展学科,在口腔材料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处于全市乃至全国领先,倾斜基牙固定修复及劈裂牙的保存治疗均具有国际先进及国内领先水平。牙体牙髓科在治牙、补牙、牙髓病、口腔粘膜病、牙齿脱色美容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牙周科在治疗牙周病、牙龈炎、超声洁牙方面赢得了很好的信誉。颌面外科:在治疗颌面部良、恶性肿瘤、外伤、炎症、唇、腭裂、血管瘤、心电监护拔牙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口腔正畸科是治疗牙齿拥挤、排列不齐的主要科室。应用计算机对错畸形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矫治设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预防保健诊科在治疗与预防青少年儿童牙病等方面可为您提供帮助。理疗科:在治疗颌面部迁延不愈的急慢性炎症方面,采用多种物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放射科配备了最先进的数字X光成像系统,提高了片子的质量和清晰度,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和洗片的麻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022-60335320(总机)
天津中医二附属医院坐落于天津市海河东北部地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原天津中医学院所在地。历经四十年发展和进步,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对外交流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学科日臻齐备,名医云集,设备先进,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 天津中医二附属医院现有职工83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92人,高级专业人员139人。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5人,教授、副教授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医院占地面积20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现有编制床位504张,拥有磁共振成像系统、快速成像螺旋扫描CT机、彩色多普勒、CR-X光机、全自动生化仪、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等。 天津中医二附属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天津市重点专科专病5个—妇科、呼吸科、心血管科、脑病科、糖足科,国家药监局药品临床试验基地,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三部),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妇科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疑难病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设有临床科室 32个,教研室13个。 近年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50余项,中标各类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1项,重大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入围参评天津市科委重点项目1项。获国家中管局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项。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院已形成了以妇科、呼吸科、心脑血管科、临床药理基地为重点,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院。 天津中医二附属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已涵盖了本市河北区、河东区、东丽区、北辰区及滨海新区,辐射到华北地区,服务人口近200万,吸引许多国外患者来院就医。我院正加快医疗资源调整步伐,三年内建成海河东北部地区医疗中心。
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 022-88188881(咨询电话),022-88188818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 022-23333226(医政科);022-23333255(门诊办);022-23333200(院办)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又名天津代谢病防治中心,于1998年7月正式开诊,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培训于一体的大学附属专科医院。医院是中日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主要医疗设备由日本政府无偿提供(约计5.04亿日元),天津市政府投资近4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基础建设。医院占地7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主楼12层,病床241张,日接待门诊量2500人左右,是全国首家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主的现代化专科医院。院所布局合理,学科齐全,专家医德高尚,医疗技术精湛,科研力量雄厚,医疗设施先进。截至2013年12月,院所在岗职工共计407人,拥有博土学位者34名,硕士学位者82人,副高级职称者52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2名。 医院的名誉院长为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原副会长、日本著名糖尿病专家马场茂明博士和中华糖尿病学会原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池芝盛教授,现任院长是医学博士陈莉明教授。医院主要诊治疾病:1型和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所并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高血压、下丘脑、垂体及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医院设有临床、生化检验、放免室、特检室、心功能检查室及血液透析室等,并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如:CR(计算机X成像)、神经肌电图仪、骨密度仪、彩色多普勒、血液透析、心脏危重症监护装置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效液相分析仪、全自动紫外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等。 2004年,天津医科大学批准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与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合并。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于1978年成立。第一任所长朱宪彝教授,是我国内分泌学科的创始人、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的缔造者、钙磷代谢之父。1951年,朱宪彝教授创建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1981年,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确定为博士点;1993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学科;1997年,卫生部批准在研究所组建"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九五"期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被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进入国家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激素与发育实验室被列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07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内分泌与代谢病重点学科由基础与临床两部分组成。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四个,即:以碘缺乏病为代表的甲状腺疾病;以地方性氟中毒和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骨病、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其它内分泌疾病、性激素与器官发育。自内分泌研究所建立以来,先后承担国际合作、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大、重点项目达266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内的各级各类奖项达71项,发表专著21部,论文1300余篇。本学科已成为国内内分泌专业人材的培养基地,承担卫生部内分泌高级师资进修班(已承办27届,毕业国内学员400余人)和卫生部的内分泌分子生物学和核医学的继续教育学习班。迄今已培养博士生66人,硕士生330人。同时,院所承担着检验、生物医学工程等本专科教学任务和公共卫生学院、检验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实验室面积由原有的3800平方米扩增到45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万元以上。完善了尿碘检测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病理组织学平台的建设。 实验室向全国开放,并已成为从事高层次课题研究和人材培养的基地。 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改善就诊环境,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管理水平,医院启动了迁址新建项目,工程现已开工打桩。新院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辰道与辰达北路交口,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200张。新院将建成集临床诊疗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于一体,以代谢病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大学医院。院所将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立足本院,服务天津,面向全国,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再铸辉煌。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022-58280810(预约电话),022-23540682(咨询)
概况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创建于1989年,前身是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是由国际友人捐资建设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眼病专科医院,是天津医科大学唯一附属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学博(硕)士点、眼视光学硕士点。 1999年,我院二期扩建顺利完成,面积由1780平方米增至4670平方米。2007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新址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拥有27个诊室、12个手术间、建设床位200张,就诊环境舒适,交通便利的新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在天津西南部落成启用。 2010年5月29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顺利完成三期扩建工程,新址正式开诊。2012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正式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挂牌。该研究所是集眼科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眼科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专业科研机构,下设众多专业实验室,成为实现科技创新、促进交流合作的平台,并将不断推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临床跨越式发展。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建立是医院科研学术水平里程碑式的标志。通过此次资格认定推动了医院眼科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保证了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提升了临床科研能力和药品管理质量,为解决更多眼科危重病疑难杂症提供临床试验平台。 学科布局 我院自1989年建院以来,即为国内首家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培训中心,在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方面始终与国际接轨,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我院每年都邀请国际知名眼科专家来医院讲学并手术示范,使我院的眼病诊疗技术始终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发展的步伐。 扩建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逐步形成了“八个学科一部一所四中心”的8114”学科框架:八大学科即:白内障科、青光眼科、玻璃体视网膜与眼外伤科、眼眶病与眼整形科、屈光与角膜病科、眼底病与神经眼科、葡萄膜炎与免疫眼科、中医眼科,一部即:视力矫正部,一所即:眼科研究所,四中心即: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斜视与儿童眼病诊疗中心、低视力康复中心。 医院文化 我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办院宗旨,体现以人为本的办院思想,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时刻践行“团结、创新、仁爱、奉献”的院训,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紧跟国际眼科领域技术前沿,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做到了眼科诊疗技术先进,全院医务人员把为病人解除病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作为最高追求;杜绝收取患者的红包、开大处方、拿回扣视等行为。二十三年来,医疗“零事故”,“红包”零投诉,被患者誉为医疗行业的“一方净土”,实现了职业道德建设与医疗技术发展双丰收。 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 在发展过程中,我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学术骨干的选拔上,注重贯彻“德高医粹”以德为先的校训,着力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人才梯队。并坚持选送技术精、医风正、年龄轻的骨干出国培训,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业务学术骨干队伍。 同时,畅通的、活跃的国际交流也是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事业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我院从成立之初就建立并保持了与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密切合作的国际畅通的学术交流渠道。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眼科新技术,并把成熟的诊疗手段推广到基层医院为广大患者服务。 至今,我院先后举办了53期全国白内障、青光眼、眼表疾病与角膜屈光手术培训班,学员遍及全国(含台湾)及世界其他国家,共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举办了8届国际性眼科学术会议,极大吸引了国内外眼科同道学习了解眼科先进技术,先后派出50余人次医护人员到国外进行长期进修学习。 科研成果 截止2012年底,我院共计承担课题共142项,其中国家级22项;省部级22项;局级68项,共获课题资助达1246.4万元。完成科研成果鉴定15项。获天津市科技奖励5项,其中: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3项。引进天津市卫生系统应用新技术空白项目43项。发表学术论文600篇,其中SCI收录51篇;国家级期刊(中华系列)100篇;出版专著20部。 2003年,孙慧敏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2007年李筱荣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2008年李筱荣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赵少贞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2011年汪建涛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2011年何彦津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 公益服务 多年来,我院把做好医疗公益事业,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院医生的足迹遍及山西、云南、甘肃、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地,为患者实施各种眼病复明手术,为其带来光明。 2004年,我院派出科主任张红教授带队参加国家医疗队“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赴内蒙古助残扶贫工作,在短短十天的时间内,医疗队员克服重重困难,高质量的完成了340余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在当地引起轰动。 同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我院还与市老年基金会举办了20届“助老复明”活动,为低保、孤老病残的老人,减免手术费,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自2004年开始,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中国侨联委托,先后组织十余批国家医疗队开展“健康光明行”活动,先后赴云南、甘肃、湖北等省份进行复明手术,为患者送去光明。他们的精湛医术,良好医德和忘我工作作风,不仅得到当地群众欢迎,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侨联等各级政府机构高度评价。 本院与台湾牙科医生陈贤琼先生合作创建的“幼辉基金”,为贫困患者提供手术费减免资助,帮助其重见光明; “糖尿病眼病患者之家”, “黄斑病患者之友”,“青光眼之家”,每年坚持定期组织公益讲座,为广大百姓普及眼保健知识守护光明,受到本市群众广泛好评。 我们的成绩 扎实有效的工作不仅使我院得到了群众和患者的广泛认可,也为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带来了荣誉。各大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感人事迹。我院先后获得中国侨联“科教兴国示范基地”、“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天津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天津市‘九五’、‘十五’立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天津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将继续秉承“集世界先进技术之精粹,传国际友好之深情,培育英才,造福于民”的精神,为天津乃至全国眼科光明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022-84112114(总机),022-84112106(咨询台),022-24315150
天津市第三医院是1986年天津市政府为市区东北地区配置的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干部保健及职业病防治为一体发展较快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是天津医学高等院校、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基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天津分中心,附设天津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天津市高血压防治中心、天津市化学中毒急救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18146M2,建筑面积21500M2。全院编制床位604张,实际开放床位442张。设有内、外、妇、儿、职业病等14个一级临床科室,39个二级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和完整的管理体系。 医院现有职工811人,其中医、护、技、药636人。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292人。其中有部分高级职称人员被天津医科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和副教授,部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被大连医科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在专科医疗服务方面,突出了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的特色,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职业病防治是医院重点学科。重点病种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老年麻醉。院内设呼吸疾病高级专家会诊中心。 多年来,医院的普通外科克服了老年人手术因合并症,易发生多脏器衰竭的困难,为众多伴有老年病合并症患者施行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其施术的老年人大部分年龄在70岁至90岁之间,挽救了广大老年人的生命,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医院注重引进高新技术,培养人才、发展学科同步进行,如介入治疗、血液净化、分子生物、激光技术等促进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率、脑外伤抢救成功率、急救复合创伤救治、老年麻醉等达到国内或市内先进水平。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社教科技工作得到WHO的资助。 为促进医院诊疗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技术水平,平均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购置医疗设备,近年来,更新了飞利浦全身螺旋CT和数字减影X光机、彩超(心、脑、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X光机等以及万元以上设备100余台。 在天津市卫生资源调整中,原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并入第三医院,继续开展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在三级综合医院全方位的支持下,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设有中毒、尘肺、烧伤、放射病、物理因素疾病五个科室,承担着各种职业病、生活中毒、化学灼伤及烧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是我市具有各类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唯一医院,负责对全市的职业病进行诊断。成功地救治了多起由于中毒事故导致的急、慢性化学中毒患者,以及烧伤病人,抢救成功率99%。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卫生局的规定,医院还对企业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格检查,颁发职业体检合格证,使职业病患者能够得到早期发现和治疗,使职业病发病率减少到最低。 合并后的职防院,将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所造成的新职业性疾病进行研究预防及治疗。 医院建有图书馆,馆舍面积220 M2,总藏书量8000多册。并设有电子阅览室40 M2,有2台专用服务器,1台检索专用机,15台终端供同时上网,并入国际互联网,以及多种中外文数据库,全方位为临床一线服务。 近年来,医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院长翟智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优质高效低耗,改进服务、加强经营、改善管理与提高效益”的经营理念,及以“诚信、和谐、创新、奋斗”的精神,以患者为中心,平等待患的服务观念,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培养职工敬业爱岗,增强职工凝聚力。靠科技兴院,导入CI系统,实行计算机联网、狠抓服务质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医疗环境和医院周围人文环境的改善,医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022-60578114(查号台),022-60578781(院办公室),022—60578778(值班电话)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前身为武警天津总队医院,1984年开始筹建,1986年正式开诊,2000年3月转隶为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1年4月医院升格为正师级,是天津地区唯一一所正师级部队医院,今年10月份后展开床位1100张。拥有3.0T核磁共振、VCT-XT型64排螺旋CT、PET-CT、4排及16排螺旋CT、ECT、CR、DR、DSA、高档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线加速器、头体部伽玛刀等大型医疗设备,设备总值约4亿元。医院党委始终将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常抓不懈,不断加快重点学科建设,积极拓宽医疗市场,实行药品、医疗设备和一次性耗材集中采购,并开通了无线查房与腕带标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医院人才梯队合理,学科建设齐全。现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省部级以上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9人,各种专业期刊编委26人。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所教学附属医院,设有21个专业教研室,承担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8个专业和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临床教学任务,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4000余名、博士生14名、硕士生88名,为全国(及武警部队)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及进修医师800余名。在教学管理上,严格了教学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了集中试讲,规范了临床教学查房,临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走上了正轨。同时,建立了出科考核及带教医师一对一负责制,并应用手术直播示教系统进行临床教学。 医院现承担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课题6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培育项目1项,全军医学科研“十五”规划项目1项,武警总部科研项目7项,中外合作项目6项。五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540余篇,出版专著27部,举办大型学术活动30次。 目前,医院的各项医疗数质量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所要求的三甲医院标准值,其中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连续四年控制在33%以下,日均门急诊量由4年前的523人次/日升至目前的1500人次/日,床位使用率由72.3%升至107.6%,床位周转次数由19.8次/年升至35.8次/年,平均住院天数由14.3天缩短至10.2天,体系部队对我院的满意度达98.8%,地方患者对我院的满意度达96.8%。医院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先进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天津市百姓信赖的部队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谐中国•2006年度全国荣誉示范单位等称号,2007年获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荣誉奖。 近年来,医院将学科建设的重心倾斜在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密集、不同层次人才梯队合理、医疗资源份额与诊治患者数量比重较高、临床教学科研实力强劲的专业科室,包括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烧伤整形外科、妇产科、器官移植等重点学科、专业,并兼顾其他学科同步协调发展,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完善人才梯队、加大设备投入、提升科研水准、加强学术交流等方式,树立起了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烧伤整形外科等品牌科室,在天津市、武警部队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影响力。目前,武警部队心血管病研究所、脑创伤与神经疾病研究所、烧伤整形外科中心、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天津技术中心、骨科创伤中心及肿瘤治疗中心设在我院,其中心血管内科开展的心脏介入性手术和神经外科开展的脑血管介入性手术与颅脑肿瘤手术,其例数和手术难度均居于天津地区及武警部队系统内同级医疗机构的首位。
天津市环湖医院 022-60367999(总机),022-60367946(导诊台),022-60367500
天津市环湖医院,又名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是以神经内、外科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获批天津市脑血管与神经变性重点实验室,设有天津市痴呆研究所、天津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天津市血管介入放射治疗基地、天津市颅脑损伤抢救中心,以及天津市鼻病诊疗中心。2010年成为卫计委首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卫计委脑卒中早期筛查和规范诊疗培训基地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康复试点机构。2012年被评为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优秀基地医院;2014年荣获脑卒中防治工作示范基地医院称号;2014年在第二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公信力品牌排行榜活动中,我院荣登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公信力百强榜单,并获得“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称号。 医院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床位编制1000张,现有职工1300余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每年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0余名。年门急诊病人50万人,年出院病人2.2万人,神经外科神经外科年手术7000余例。 神经外科于2011年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设有脑血管外科、血管内介入、颅脑创伤、颅内肿瘤、小儿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及脊柱脊髓等专业学组,其中脑血管病的手术与介入系列治疗,颅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等综合治疗以及重型颅脑创伤的救治和亚低温脑保护等诊断与治疗技术已经形成特色并居国内先进水平。脑血管搭桥手术尤其在后循环搭桥手术、后循环高流量搭桥治疗巨大椎基底动脉瘤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出血性疾病及缺血性疾病的介入手术例数约占天津市介入总例数的60%,手术难度均位居国内领先行列。医院于2011年成立由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医学影像及病理等多学科联合组成的胶质瘤诊疗中心。医院每年开展的胶质瘤手术例数约占全市手术量的60%以上。 神经内科的学科优势显著,设有脑血管病、癫痫及睡眠障碍、神经遗传变性病、神经心理和痴呆、神经免疫病、神经肌肉病、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神经ICU等专业学组。脑血管病诊治专科优势突出,2004年组建中国较早的国际标准化卒中单元,至今已运行十年,累计卒中单元入库总人数近4万人。2014年全年我院共完成溶栓1606例,同时创造了单月162例,单日10例的溶栓记录,国内溶栓名列第一,而且已经做到了国际单中心溶栓例数第一,我院的静脉溶栓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比例已经超过了10%。我院成立了痴呆诊疗中心,建立了痴呆患者数据库和组织库,截止到2014年底,我院痴呆患者数据库达到2500余例。我院的痴呆特色诊疗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影响,经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连续多次报道。 建院以来,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 154 项。其中,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6项,获得各级科研奖励 45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0 项。2014年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天津市科委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项,全国临床医药研究专项2项,天津市卫计委攻关项目5项,卫计委重点及面上课题6项,申报天津市填补空白6项。完成科研成果9项,其中3项达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国内先进水平。撰写国际国内各级别论文共计181篇,其中SCI 23篇,中华类37篇,核心类65篇。医院拥有国家科技部核心期刊《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目前被《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著名医学检索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达到0.71。 目前我院已成为国家卫计委卒中筛查与规范诊疗培训内科诊疗技术、介入诊疗技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影像诊断技术和科干预技术六大项目培训基地,2014年成功申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放射专业四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天津市高等院校教学基地之一。 医院拥有3.0T MRI、64排多螺旋CT、DSA及术中B超、电生理检查设备、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外科显微镜、脑肿瘤荧光显微镜及脑血管病荧光显微镜、6EX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等先进的治疗设备。医院也是天津市唯一24小时全天候向患者开放MR检查服务的医疗机构,MR和CT每年接受检查患者超过80000人次,平均每月的CT检查患者占到天津市三甲医院的27%、MR检查患者占到天津市三甲医院的37%,服务人次均居全市各大医院之首。
天津市胸科医院 022-88185111(门诊);022-88185555(预约)
天津胸科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我市唯一以防治胸、心疾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拥有病床524张,设有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儿童心脏外科、胸内科(呼吸内科)、胸外科、急症科及ICU、CCU、RICU等25个临床医技科室。有职工882人,专业技术人员817人,主任医师51人,副主任医师59人,博士生17人、硕士生65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0余人。医院为天津市心血管放射介入基地、CCU质控中心。拥有德国西门子螺旋CT及飞利浦600MA胃肠造影机、西门子和飞利浦数字减影机等大型仪器设备140台套,为患者及临床医疗检查、治疗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手段。 心脏内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一年可完成心脏介入诊断与治疗手术5000台以上。开展的瓣膜球囊扩张、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型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及各类型永久起搏器安置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治疗提供了多项诊疗手段。 心脏外科和儿童心脏外科自1963年开展第一例心脏直视手术以来,已成功开展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肿瘤摘除术及各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接受手术患儿最小的只有7天,体重3.3Kg)、冠状动脉搭桥术(最大年龄84岁)均取得了满意疗效,自2003年至今现每年心脏外科手术突破1000例,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胸内科(呼吸内科),分为RICU(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肿瘤、呼吸疾病和哮喘、慢阻肺病房。在急重症呼吸疾病抢救、肺部肿瘤的诊疗和介入治疗及哮喘、肺心病的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具有特色。 胸外科在胸部外伤的救治、肺癌、食管癌、气管及纵膈等疾病手术治疗居国内领先水平。医院内设有"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配合临床科研工作,每年完成天津市、卫生局科研课题3-5项,并承担多项国家攻关课题。 近年来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请国外专家来院讲学和技术交流,医院亦多次选派专业人员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丹麦等10余个国家进修学习。 天津胸科医院遵循"以人为本"的办院宗旨,注重内涵建设,以"勤奋、创新、知识、服务"的医院精神,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医院文化。获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的"百姓放心医院"和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的"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天津市肿瘤医院 800-818-0388(免费咨询电话),022-23340123(总机)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022-23909999(总机),022-23909083(门诊咨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由中国血液学创始人邓家栋教授创建于1957年。七十年代迁往四川,1982年重新迁回天津。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血液学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市场的变化,院所不断开拓创新,谋求血液学事业的新发展。从容不从众,追求创新,精髓不变是我们的办院方针。为把医院做“特”,科研做“精”,我们改“大所小院”为“大院小所”,由过去200张床位的“小综合”,发展为600余张床位的血液病“大专科”,由过去一个大血液内科发展为按病种和功能设置的12个临床中心的专科医院;以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围绕实验血液学和干细胞研究凝炼研究方向,建立了精干的基础研究队伍。 所院概况 1、机构设置 作为全国唯一的血液病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院所设有贫血诊疗中心、白血病诊疗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淋巴瘤诊疗中心、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MDS诊疗中心、血栓止血诊疗中心、血液病急救中心、综合诊疗中心、血液病专家会诊中心、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和临床检测中心12个临床诊疗中心,环境设施完善。 全国唯一的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在院所,以干细胞研究为切入点,系统研究恶性血液病的病理基础,围绕这一方向,建有实验血细胞库、干细胞分选中心、细胞影像中心、功能基因及药物筛选中心、实验动物中心五大开放性技术平台。 2、人员构成 院所开放床位602张,现有职工937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2人、副高级职称98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23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天津市“131”人才第一层人选3人、天津市授衔专家2人、CMB杰出教授1人。 3、资源状况 院所总占地面积5.56公顷,其中所院规划用地面积为4.27公顷。总建筑面积56326.62平方米。 院所是我国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同时,也是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医学中心的依托单位;内科学(血液病)、药物药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全国重点学科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世界血友病联盟国家成员单位(中国)的执行部门;卫生部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临床一部;国家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的依托单位。 4、设备经费投入 2012年院所资产总计46,728.6万元,其中专业设备资产达15,676万元,办公家具设备444万元,房屋30,535万元,汽车72.5万元。固定资产当年增加9147万元,其中,专业设备1812万元,办公家具36万元,房屋7299万元。 2012年通过社会公开招标和所院内部招标购置专用设备,签订合同41份,其中,外贸合同美元91.83万;内贸合同人民币534.02万。协作投放设备7台,总计价值500多万元人民币,包括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德国Lumat LB-9507降钙素(PCT)检测仪,DAKO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贝克曼公司多色流式细胞仪,BD公司血培养仪,TEG血栓弹力图仪。 截止至2012年底,院所各项经费投入总额15540.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796.21万元,科教项目5802.08万元,自筹经费8941.81万元。 2012年院所总收入约7.71亿元,总支出71,305万元,其中医疗业务成本52,431万元,占总支出的73.54%;管理费用10,200万元,占总支出的14.30%;其他支出5万元,占总支出的0.01%;财政项目补助支出4,352万元,占总支出的6.10%;科教项目支出4317万元,占总支出的6.05%。 5、业务产出情况 医疗方面,本年度诊疗人数135,087人,入院人数15,356人,出院人数15,250人,病床使用率99.3%,周转次数25.33,平均住院日14.2天。 科研方面,本年度在研课题10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8项,省部级重点课题15项,省部级面上课题24项,其他课题15项。到位科研经费4473.90万元。申请科研课题80余项,中标课题42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子课题2项,973合作课题2项,863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他省部级课题5项,院校课题11项,累计科研经费3096.45万元。 本年度发表论文132 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1篇,中文69篇,非SCI英文论文2篇。贫血中心、MDS中心各有一篇文章在《Blood》上发表;程涛教授接受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编委约稿,组织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共同撰写了名为“Stem Cell Science On the Rise in China”(正在崛起的中国干细胞科学)的专题文章,在《Cell Stem Cell》(细胞干细胞)杂志发表。 教学方面,本年度招收博士研究生28人,硕士研究生33人。博士生报考约60%为985/211学校生源,硕士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985/211学校生源达52%。 院所特色 院所紧密围绕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特点,走“科学问题源于临床,科研成果服务患者”之路,医疗对常见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科研以全国唯一的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干细胞研究为切入点,进行恶性血液病的病理基础的系统研究。围绕这一方向,建有五大开放性技术平台,承担着“十二五”期间已经启动的血液学研究领域主要的重大科研项目,与全国和国际多家著名研究机构保持横向合作。 所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院所一大批科研成果首创国内第一,不断填补我国血液学领域的空白。 建所初期,血细胞命名最早规范了我国血液学基础工作;至今被全国科研单位使用615小鼠是我所培育的第一个近交系纯种小鼠,由此建立的可移植性小鼠白血病模型L615在抗癌药物筛选和白血病发病研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最早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M2b,比国外早12年;最早展开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研究,为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最早发现了用中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靛玉红,在国际上首创应用双吲哚类药物治疗肿瘤;最早提出了再障急慢性分型,并探索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系列治疗方案。此外,院所还对白血病,血友病、异常血红蛋白、β-地中海贫血等病种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流调,摸清了疾病特点、分布情况、发病率,并发现了四种世界上新的异常血红蛋白和八种国内从未发现过的异常血红蛋白。对疾病的防治、优生学的开展、分子遗传学及人种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十年代,院所成功进行了国内第一例自体骨髓移植,开辟了我国自体干细胞治疗的新领域。 新世纪以来,院所建立了我国特有的以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为基础的联合强烈化疗方案,按照预后危险度分层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白血病治疗的领头羊;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高达75%以上;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障的新方法,使初治患者获得 70%疗效,使不少经费困难患者得到救治;采用分组的个体化治疗手段,使儿童血液病主要病种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根据WHO(2008)版诊断标准对淋巴组织肿瘤进行精确诊断,依据疾病预后分层进行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整体治疗,使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治疗达国际水平,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系统从事淋巴组织肿瘤临床诊治和研究的中心;采用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长期无病生存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可在我国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一揽子MDS诊断、预后判断和分层治疗方案已在全国推广使用;院所承担着全国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工作,并作为中国血友病诊疗中心协作网的组长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了全国血友病的登记注册。此外,院所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制定了我国血液病临床路径与诊疗规范。 2009-2011年院所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血液科)排名第一。
天津市南开医院 022-27435025(总机),022-27435004(医务科),022-27435001(院办)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和内镜外科的发源地。是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为平台,以中西医结合急腹症防治和微创技术为特色,以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脾胃病科、胆胰疾病科、脑病科、急诊科、妇科等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群为支撑,以中西医结合全科为基础,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始终恪守“中西合璧日新月异德高医粹至仁至信”的院训,以开展世界前沿水平的临床研究、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建设规范系统的临床教学体系为目标,是我国最具综合实力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吴咸中院士任名誉院长,王西墨教授任院长。 我院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是教育部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十二五”综合投资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建设优秀学科,曾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院内还设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胆胰疾病通里攻下重点研究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急腹症)三级实验室。目前,我院是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临床医学中心和天津市急腹症器官损伤与中西医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挂靠单位,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支撑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依托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设有中西医结合外科博士后流动站。 专家团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名,天津市授衔专家2名,天津市“千人计划”人选4名,天津市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7名,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65名,临床医生中具有硕博士研究生资质56.57 %,护理本科以上学历32.79 %。 医院学科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的中西医结合专科群。其中,全国中西医结合胆胰病医疗中心、天津市微创外科推广中心、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胃肠疾病诊疗建设基地等优势专科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的知名专科平台。我院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计委确定为重点专科并居全国领先地位,“脾胃病科” 、“胆胰疾病科”、“脑病科”、 “急诊科”、“妇科” 、“护理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同时,“心血管内科”、“儿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确定为市级重点专科。 我院自主研制的“清热利胆片”、“疏肝止痛片”、“清胰片”、“活血化瘀片”以及“鼻敏宁胶囊”等五十余种特色制剂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南开医院始终秉承“济世育人”的理念,服务大众,培养国际化中西结合医学精英,建设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心,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国际化进程。
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烧伤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 [详细]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按烧伤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临床习惯上称Ⅰ度、浅Ⅱ度为浅度烧伤,深Ⅱ度、Ⅲ度为深度烧伤,其症状如下:Ⅰ度烧伤损伤最轻。... [详细]
轻度的烧伤一般可检查血清钾(K+,K),尿血红蛋白(uHB),白蛋白(A,Alb),骨髓粒细胞系统,全血镍(Ni)等检查... [详细]
据专家介绍,临床上一般将烧伤根据不同程度分为Ⅰ度烧伤、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和Ⅲ度烧伤。不同烧伤程度,治疗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治疗方有哪些呢?请看以下介绍... [详细]
烧伤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状况,烧伤不但给人带来痛苦,而且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烧伤,烧伤治疗后我们该做些什么!烧伤患者除保证足量的热量、蛋... [详细]
大多数人都认为高温是引起烧伤的唯一原因,然而,某些化学物质和电流也能引起灼伤。皮肤常常只是身体烧伤的一部分,皮下组织也可能被烧伤,甚至没有皮肤烧伤时,也可能有内... [详细]
严重烧伤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 [详细]
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 [详细]
一氧化碳(即煤气)中毒(carbonmonoxidepoisoning)大多由于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或因大风吹进烟囱,使煤气逆流入室,或因居室无通气设备... [详细]
中暑的典型症状有哪些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身上很热,而且大脑也很晕,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患上了中暑,同时虽然中暑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疾病,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并不... [详细]
中暑症状是什么中暑在夏季是很常见的,因为程度不同,那么症状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出现了中暑的症状,这要及早的进行改善调理的,不然会加重,甚至导致休克,昏厥的情况出现... [详细]
中暑有什么症状早期症状: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 [详细]
为了防暑,应选择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做成绿豆汤、绿豆粥、赤小豆粳米粥、荷叶粥、莲子百合粥或薄荷粥等。夏季瓜果较多,既富于营养,又清淡无腻味,具有很好的清热... [详细]
1.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份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 [详细]
中暑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重症病例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等。主要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 [详细]
1.血、尿常规 根据不同病情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尿常规异常。 2.生化、血气检查 可有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和尿素升高、心肌酶谱升高、电... [详细]
中暑【heatstroke】俗称发痧,古称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 [详细]
1.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 [详细]
1.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 [详细]
脑卒中,俗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也是脑血管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包括脑血栓、脑出血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