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服用中药需要注意煎煮方法、服药时间、饮食禁忌、药物配伍和特殊人群用药等要点。
中药煎煮直接影响药效发挥。推荐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金属器皿引发化学反应。煎前冷水浸泡30分钟,水量需漫过药材2-3厘米。解表药宜武火快煎15分钟,补益药需文火慢煎40分钟以上。附子等有毒药材需先煎1小时,薄荷等芳香类药材则应在最后5分钟加入。每剂药通常煎两次,混合后分次服用。
根据药性和病症选择合适的服药时机。补益药宜饭前空腹服用,便于吸收;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30分钟服用;安神类药物睡前1小时服用;急症药物不拘时间。一般情况下每日1剂分2-3次温服,解表药可缩短间隔至每4小时一次。慢性病患者建议固定时间段形成规律。
服药期间需忌口以避免影响药效。例如,人参等补气药应忌食白萝卜;黄连类清热药忌辛辣;消化类药忌油腻;温补药忌冷饮。普遍禁忌包括浓茶、绿豆、生冷及发物。何首乌与动物肝脏不可同服,土茯苓则忌醋。特殊药材的饮食禁忌需遵医嘱严格执行。
中西药联用时存在相互作用风险。含鞣质的中药与铁剂同服会产生沉淀;甘草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易引发低钾;银杏叶制剂与抗凝药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慢性病患者需告知医师正在服用的西药,中药与西药至少间隔2小时服用,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孕妇禁用活血化瘀类药材如红花、桃仁;儿童用药量按体重折算,通常为成人量的1/3-1/2;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朱砂、关木通等含重金属药材;过敏体质者首次用药需试服少量。糖尿病患者注意含糖制剂,高血压患者避免长期使用甘草。老年人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
中药调理期间需配合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促进气血运行,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服药后出现皮疹、心悸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不同季节服药也有讲究,夏季清热药不宜过量,冬季温补需防上火。保存中药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霉变结块药材禁止使用。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