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什么情况必须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严重过敏或感染,需立即就医:
面部、眼睛或嘴唇肿胀(可能影响呼吸)。
全身起疹子、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征兆)。
叮咬处化脓、发热(细菌感染迹象)。
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可能传播疾病,如登革热、乙脑等)。
05
家长注意:这些误区要避开
别用酒精、碘酒直接涂抹叮咬处:酒精刺激性强,会让孩子更痒;碘酒可能刺激皮肤,尤其有破损时。
风油精、清凉油别给婴幼儿用:这些产品含樟脑、薄荷脑,可能刺激孩子皮肤,还可能被孩子揉进眼睛或误食。
别强行挤破水泡:水泡是皮肤的自我保护,挤破后反而容易感染,减慢恢复。
06
如何预防儿童蚊虫叮咬
物理防护最安全
穿浅色长袖衣裤(蚊子偏爱深色);使用蚊帐(婴儿床、推车必备);避开蚊虫活跃时段(清晨和黄昏)。
安全使用驱蚊剂
避蚊胺:2个月以上可用,浓度建议10%-30%(儿童勿超30%)。
派卡瑞丁:更温和,适合敏感肌肤。
柠檬桉油:3岁以上可用(天然但效果较短)。
居家防蚊措施不可少
安装纱窗、定期清理积水(花盆、地漏等);使用电蚊香(选择儿童专用款,注意通风)。
07
特殊注意事项家长要知道
新生儿(<2个月):不建议用任何化学驱蚊剂,仅靠物理防蚊(蚊帐+长袖衣裤)。
湿疹/过敏体质宝宝:蚊虫叮咬可能加重皮肤问题,可提前咨询医生备药。
被叮咬后反复起水泡:可能是“丘疹性荨麻疹”,需皮肤科就诊。
儿童蚊虫叮咬过敏,关键在“早处理、防抓挠”。轻度症状通过清洁、冷敷和安全用药就能缓解,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但如果出现大面积肿胀、水泡或全身不适,及时就医更稳妥。平时做好防护措施,能从源头减少孩子被叮咬的机会,让孩子远离蚊虫叮咬,快乐度过夏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