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放弃型人格”火了:遇到一丁点困难就想放弃的人,是种什么心理?

“放弃型人格”火了:遇到一丁点困难就想放弃的人,是种什么心理?

修炼成智慧的“放弃型人格”

才是人生真正的勇敢和豁达

“放弃型人格”虽然会给我们的人生造成许多的困境,但也并不代表“放弃”毫无益处。

想要“放弃型人格”变得对我们有益,就在于使用它的方法:

1、对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人事物,勇敢地说“我不要了”

让自己饱受折磨的工作;

一段并不健康的关系;

为了满足父母期望选择的人生路径……

我们常常会被困在错误的关系、状态中,反复折磨着自己,甚至产生一种“人生要完蛋了”的想法。

这时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的“放弃型人格”出来解决这一切,大声地对这些并不适合自己的人事物说:“我不要了!”

人生的容错率,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高,放弃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消耗自己的事情,我们才能有能量,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想做的事情。

正如《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所说的:“放弃错的,才能抓住对的概率。”

2、不要一味逃避,要学会“战略性放弃”

“战略性放弃”,指的是在资源有限、目标多元的情况下,放弃那些低价值的事物,专注于更有价值的领域。

可以试着运用“四象限”将目标细分为:高价值/高可行、高价值/低可行、低价值/高可行、低价值/低可行,然后专注于第一象限的目标。

同时还可以设定“止损阈值”,提前设定放弃的标准,以求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比如你开始健身,但要是在3个月之内体重、体脂率都没有明显下降,就可以考虑放弃目前的方式,调整新的健身方案。

3、善用“woop模型”,可视化目标和阻碍

《woop思维心理学》一书中,提到过一种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目标的“woop模型”:

w(即wish)愿望或心事:可以是近期想要完成的目标,也可以是现阶段对你最重要的心愿。o(即outcome)结果:实现愿望或解决心事之后的最佳结果是什么?o(即obstacle)障碍:达成愿望的阻碍都有哪些?可以是内心的阻力,也可以是现实的阻碍(父母、家人的反对、现实的不利条件等等)。这个步骤要求我们去深度挖掘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我们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东西,但是没关系,一定要真诚地写下来。p(即plan)计划:要克服或者规避这些阻碍,具体应该怎样去做?

在用“woop模型”制定计划的时候,务必拿一张纸写下来,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目标和阻碍全部可视化。

之后要做的,就是根据清晰的目标去执行,放弃那些无关的、会造成影响的阻碍,全力以赴地奔向自己想要的人生。

“放弃型人格”火了:遇到一丁点困难就想放弃的人,是种什么心理?

“放弃型人格”火了:遇到一丁点困难就想放弃的人,是种什么心理?

神经教育家芭芭拉·奥克利在《学习之道》这书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掌控,始于对放弃的清醒认知。”

放弃型人格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诊断标签,而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性策略”。

它的终极价值在于通过持续的目标校准、价值评估,让人生始终行驶在“目标—行动”的正向循环轨道上。

希望你之后的每一次“放弃”,都不是无可奈何的逃避,而是为了寻找真正想要的人生。

世界和我爱着你。

上一页3/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