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炎症指数第一个版本是2009年首次提出,后来又相继进行了多次迭代更新。
2014年有研究对饮食的抗炎作用与促炎作用进行量化评分,“促炎饮食”多为甜食、高脂食物、油炸食物、精制碳水食物、加工肉类等,而“抗炎饮食”多为新鲜果蔬、杂粮杂豆、坚果、水产品、香辛料等。
2021年一项综述研究从3581项研究中筛选出88种具有抗炎效果的食物,并将“抗炎食物”分为6类,包括:
①蔬菜类,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羽衣甘蓝、卷心菜、西兰花等;
②水果,尤其是浆果类如蔓越莓、草莓、蓝莓、葡萄等;
③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
④富含多酚、黄酮的食物,如绿茶、大豆等;
⑤香辛料,如姜黄、生姜、肉桂、肉蔻、鼠尾草及大蒜等;
⑥富含ω-3型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亚麻籽油、海藻油、葡萄籽油、菜籽油、坚果、杏仁等。
美国农业部还开发了一个儿童版的膳食炎症指数。关于膳食炎症指数的建立,目前依然还在研究中。
总体来说,所谓的抗炎食物清单、抗炎饮食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健康食物。不过,“抗炎饮食”还处于一个理论研究阶段,并没有在科学界形成共识,目前大家也并不能准确说清楚到底哪种食物能抗炎、哪些是抗炎饮食。
抗炎饮食真的
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吗?
目前关于抗炎饮食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很多。
很多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会增加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如代谢综合征、哮喘和肺功能、肺癌、食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端粒长度、骨矿物质密度、肥胖和总体死亡率等等,所以不少人就说吃抗炎饮食能增强免疫力,降低炎症感染风险,减少患癌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