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喝水影响药效?喝水多或少,药效大不同

抗痛风药:服用排尿酸药,如苯溴马隆或别嘌醇的过程中,应多饮水,为减少痛风患者尿酸结石形成的危险,摄入液体量不少于2000毫升,并补充碳酸氢钠维持尿液呈碱性,或者补充枸橼酸钾,预防肾结石。

平喘药:主要包括茶碱、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等药物,由于其可提高肾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而易导致人体脱水,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因此,宜适量补充水分。

利胆药:利胆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但利胆药中熊去氧胆酸服用后可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和腹泻,因此,服药期间应尽量多喝水,以避免过度腹泻而导致的脱水。

服后需少喝或不喝水

抗酸、保护胃黏膜药:

1.中药。服用中药不建议饮水稀释,中药药液量在150-200毫升/次,1天2次,液体量多,再喝水,会造成药液浓度不够,也会导致胃部胀满。若药液量少且浓,味极苦,可以用少量温水送服,或者直接漱口,减轻苦味对口腔的刺激。

2.主要包括硫糖铝、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药物。一般只需50ml水送服,且服药前、后半个小时内都不宜饮水和进食。

3.直接咀嚼吞服的胃药,主要包括氢氧化铝等药物。防止破坏药物在受损的胃黏膜上形成的保护膜。

抗利尿药:主要包括去氨加压素等药物。服药前1小时和服药后8小时限制饮水,否则易引起水钠潴留、水肿等。

外周镇咳药:

1.主要包括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比较黏稠的药物。它会黏附在咽喉部位,大量喝水会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因此,服药后不宜立刻喝水,以利于保护膜的形成,服药至少半小时后再饮水。

2.润喉片等。饮水过多会减弱其润喉作用和对咽喉部黏膜的保护作用。

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主要包括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舌下静脉吸收、不可咽下的药物。不需用水送服。

不宜热水送服

维生素类: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因其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被破坏而失去药效。

助消化类:主要包括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

含活性菌类:主要包括复方乳酸菌营养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

活疫苗:主要包括小儿麻痹糖丸等。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