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伤春悲秋“太投入”,没准儿还真是病

《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曾荷把小锄哭葬春天的落花。大诗人杜甫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也会感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按说春天和秋天是最美的季节,为什么不少人伤春悲秋呢?其实我们这种情感的变化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入戏太深”就有可能是心理疾病了。

春去秋来,是如何影响情绪的?

其实,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随着季节的转换,万物休长生息。人类的心境和行为也会随之发生轻微变化,这种情况叫做季节效应,是广泛存在的正常现象。

但如果这种心境低落超过了正常的范围,严重程度达到抑郁的诊断标准,就成了季节性抑郁。季节性抑郁通常在20-30岁起病。居住在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的人因为冬季接受的光照较少,发生季节性抑郁的风险可能更高。人们为什么会发生季节性抑郁,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光周期假说

相比夏季,冬天昼短夜长。褪黑素于夜间分泌活跃,因而在冬天分泌的持续时间更长,对易感者来说就会诱发抑郁。所以光照疗法有效。

时相转变假说 

昼夜节律的时点,如最低体温和褪黑素分泌与入睡时间应该处于最佳关联状态,但冬季天亮得晚和光照减少会使人体昼夜节律相对于外部钟表时间延迟。昼夜节律与睡眠不匹配诱发季节性抑郁。

神经递质假说 

大多数季节性抑郁患者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活性比正常人差,5-羟色胺水平低下可导致抑郁。很多药物是通过提升大脑5-羟色胺水平来治疗抑郁的。

季节性抑郁,发作前有迹可循

根据好发季节不同,季节性抑郁分为两种。冬季抑郁比夏季抑郁更多见。

上一页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