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6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称,正在调查英国、法国、西班牙的儿童感染猴痘病例。
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家阿德 索拉·英卡-奥古诺里耶 (Adesola Yinka-Ogunleye) 告诉《自然》,沉寂近40年后,尼日利亚在2017年暴发一波猴痘疫情。当地研究人员发出警告,病毒可能以新的方式进行传播。
“全世界正在为2017年至今没有做出充分反应,而付出代价。”
猴痘病毒会不会性传播?
据WHO数据,2022年至今,欧美等非猴痘病毒流行地区报告的病例数,已超过非洲等病毒流行国。
病毒还通过国际旅行,向更多大陆扩散。
6月21日,新加坡确诊东南亚首例输入性猴痘感染病例。此后,韩国、中国台湾等陆续报告德国输入性感染。
当地时间6月23日,WHO召开紧急委员会闭门会议。谭德赛在会上表示,猴痘病毒的人与人之间传播正在进行,严重程度“可能被低估”。
2天后,WHO宣布,现阶段猴痘疫情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是WHO传染病应急机制中的最高警报等级。2007年至今,包括新冠大流行在内,有6次疾病暴发被认定为PHEIC。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符合以下两个情况,即可被宣布为PHEIC。其一是疾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健康风险;其二,相关事件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或朝着不寻常、预料之外的方向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才能解决。
疾病感染和死亡病例、传染性、治疗效果、发展速度、是否跨国传播等,是具体的考量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