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一针70万变3万 “天价”是怎样“砍”下来的

为进一步提高谈判测算的精准度,此次谈判首次制定了药物经济学测算指南,统一测算标准。同时,对参与测算的40多位药物经济学专家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特别从临床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和公平性5个维度对创新药物进行考察,并分别作为其价格调整的因素。

此外,2021年医保谈判对同一个药品配置两名专家进行“背对背测算”。2021年医保测算的药物经济学组组长、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对此说:“虽然大家工作量增加一倍,但是提升了药品的评审质量和科学程度。”

“灵魂砍价”砍掉的是药品虚高的价格水分。郑杰说,医保谈判是在患者需求、药企创新、基金承受力等多方博弈中寻求一个合理的价格平衡点,让更多参保人受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发展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撑起“绝望中的希望”,国内市场是以量换价的底气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2018年联合公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涉及121种罕见病。

这些罕见病虽发病率低,但对每一个患病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由于罕见病药品需求量小、费用高、替代品少等,无药可用或者有药用不起,都可能置患者于绝望,而进医保则意味着“绝望中的希望”。

此前,很多人并不看好高值药品进医保。一方面,因为不少高值药品疗效好,处于所在疾病领域的垄断地位,药企不担心盈利,也就有了不让价的底气;另一方面,价格过高的药品进医保,可能会侵害到更多参保人的权益。

在此次医保谈判中,单价120万元的天价抗癌药阿基仑赛注射液虽然通过了初步审查,但并未进入医保目录谈判环节,让更多人坚定了以上看法。

“不同于国外,很多罕见病叠加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后,患者为企业带来的用药市场相对更加可观。”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说。

上一页4/6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