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教师节,家委会说给老师们买礼物,每个人收了200块”,“200块已经算少了,我们刚开学就交了1000块,说是统一采买文具、资料什么的”。在部分家委会里,“众筹”已然成为标配。
而众筹来的资金除了用于购买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外,还被用来支付各种活动费用、教室保洁费用、购买礼物等。
在众多的支出中,最为人诟病的是为老师们购买礼物。家住北京的刘西是一名幼儿园孩子的妈妈,她告诉中新网,家委会众筹来的资金多用来给老师送礼,一般会买鲜花或者锦旗。
“前几天是教师节,家委会组织在教师节办活动,半天就花了1800元,这排场也是够大的。”海口市某小学的家长陶茗提起家委会最近的花销就有些生气。
另据一位网友介绍,部分家委会还存在“控评”现象。某家长对家委会统一购买的书籍提出了疑问,马上收到了反击——“人家辛辛苦苦买书有什么问题吗”,“你问书长什么样就有问题。”
而这并非个例,有部分家长表示,家委会对于各种费用有绝对的控制权,“班费还有各种支出谁若说个不字,马上被当成另类分子。”
而家委会家长们的趾高气昂,也让部分非家委会成员苦不堪言。
家委会成员“暗箱操作”,家长变成学校“杂工”
“开学的时候跟老师报名加入家委会,但是老师说人选已经确定了。”“我们也是,开学的时候老师直接宣布了家委会的人选,都没有竞选的机会。”不少家长吐槽家委会选举存在“暗箱操作”。
之所以有那么多家长想“挤”进家委会,是因为他们觉得老师会对家委会成员的孩子更关注。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针对200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52.5%的受访家长认为评优奖励等机会更容易偏向家委会的孩子。因此家委会也成为部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