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不良心情是如何“摧毁”一颗心脏的?

心,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人体内推动血液运行的器官,即心脏;二是指思想、情感、情绪等精神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和心脏健康又是相互影响的。长期不良情绪可能会引起心脏不适,心脏疾病也会让人产生消极心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详解心理和心脏病的关联,告诉你如何避免心病变心脏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六科一病区副主任刘梅颜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专业学科主任郭艺芳

压力大让心脏“中毒”

心脏不仅仅是一个器官,它的活动与人的心理精神状态密不可分。

人受到刺激、情绪波动时,体内的神经递质会不断波动,其中发挥最大能力的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异常波动会导致毛细血管网不断收缩,心脏出问题的比例会高于正常人。可以说,剧烈刺激以及长期压力会让心脏中毒。

如果压力超出了人的耐受范围,天天吃不好睡不香,躺下就开始瞎琢磨,持续压抑的心情就会使血液的有形成分发生改变,最典型的就是血小板。血管最里面的一层是内皮,像贴在墙上的墙纸一样,持续压力下内皮细胞开始消亡,脱下一小片以后就露出斑驳的“墙面”,血小板容易在上面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血。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曾刊登一项由美国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共同完成的新研究,科学家称心理健康和精神面貌与心脏病存在重要关联,乐观向上者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大幅降低。

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教授达尔文·拉巴特及其研究小组对多项现有研究数据进行梳理分析,讨论了社会环境、心理幸福感以及干预策略在疾病防治中的有效性。他们发现,心态积极、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者心脏病死亡风险比平均水平低约38%。

科学家根据研究数据总结出好心态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方式:

1.情绪变化直接影响人体内有害和有益激素水平。乐观心态可降低压力和焦虑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进而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2.积极乐观者善于通过计划策略来管理压力源。消极悲观者遇事首先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容易采取一些无效措施,导致压力叠加、体内炎症水平升高,心脏健康每况愈下。

心理和心脏是对欢喜冤家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因为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等症状前来就诊,但经过多种检查均未发现心脏有器质性疾患,也没发现存在可能引起此类症状的其他疾病。此时,就要考虑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问题。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心脏神经症,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中青年,尤其是女性。

该病主要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血管系统出现症状,比如胸痛、胸闷、气短、心慌、出长气、焦虑、睡眠差,有时会伴有心率快,容易出汗等情况。

发生心脏神经症的常见原因有: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工作紧张、思想压力大、恐惧、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

事实上,心理和心脏是一对欢喜冤家。急性应激、长期不良情绪都可以引起或加重心脏病。反过来,心脏病也会干扰患者的正常情绪。

美国国家健康调查显示,心脏病患者重症抑郁发病率为9.3%,而无躯体疾病者发病率仅为4.8%。另一份调查则显示,高于50%的精神病重症患者最后死因是心肌梗死。

4类人最易患双心病

1995年胡大一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双心医学”的概念,据临床观察,有几类人群特别容易患双心病。

双心病,一方面指的是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指的是心理疾病(心理障碍)。这种疾病它往往是指由心脏和心理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导致疾病的产生,并且可以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间,相互伴发加重疾病的发展。

01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伴发多种功能减退,精神容易紧张,不能扛事;而且包容心下降,对各种事情总是看不惯。于是他们的神经递质容易分泌异常,心理情绪问题应运而生,进而伤害心脏健康。比如,有个病人一听到电话铃声就血压高,因为他总怕接到诈骗电话,怕有人打电话说儿女出事。

02

更年期人群

绝经前后,女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心情阴晴不定。如果调整不好身心状态,慢慢就由心病变成了真正的心脏病。

50多岁的男性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常会觉得事事力不从心。但工作压力还存在,又得不到适当调整,也可能出现各种心脏问题。

03

从事高危作业、精神高度紧张职业人群

比如记者、财务、警察、矿工等,也包括一些责任大或工作特别认真、过分紧张的人群,长期心情紧张可能会演变成心理心脏病。

04

性格敏感内向、爱着急的人

这类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容易被激活,分泌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从而引发血管收缩,容易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损害。

扔掉焦虑才能拯救心脏

动不动就心慌,随后数小时浑身酸软、眼前发黑;有神经症状,如对声音敏感、入睡困难或早醒;神经平衡能力失调,事情来了就紧张,事情完了还是难以放松,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要去双心门诊就医了。

“双心”门诊是心血管病诊疗模式的创举,通常的模式是由一位心血管病医生和一位临床心理医生同时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医生通常会采取双向评估,从心电图、心脏超声、生物学指标,评估他是不是真的有心脏病,有多严重;如果没心脏病,就需要评估情绪和心理问题,揪出隐匿性抑郁等疾病。

针对心理心脏病的治疗,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心理支持治疗

鼓励患者多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找到情绪的宣泄口,合理倾诉;少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因为焦虑是会传染的;还要改变单向思维,试着少说“我认为”、“我觉得”、“你应该”之类的话语。

女性要避免“中国妈妈式焦虑”,别总为孩子担心,要相信他们能照顾好自己。此外,有个研究指出,心怀敌意的人减寿7年。建议大家对人和善些,多看人优点,发脾气前忍耐3秒。

改变生活方式

每天坚持40分钟的体育锻炼(慢跑、跳绳、游泳等),让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恢复激素分泌平衡,还能锻炼心理调适能力。

调整饮食结构

采用均衡、多样化、有节制的饮食,补充各种营养素,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不能盲目偏食,肉蛋奶都要吃一些,每周吃一两次奶酪、核桃及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喝少量红酒,有助于恢复神经递质平衡。

药物治疗

采用一些神经调节类药物以及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加上一些中成药,帮病人及时从抑郁、焦虑的状态下摆脱出来。

上一页4/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