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破伤风 > 正文

打破伤风针后不良反应 打破伤风针后不良反应多久出现

破伤风患者因口咽肌肉强直而无法进食,仅靠静脉输液和管喂饮食维持,加之全身肌肉持续性强直痉挛的消耗,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的能量消耗,使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患者病后迅速消瘦,在恢复期常“骨瘦如柴”,需经较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喉痉挛窒息,严重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以及全身营养不良衰竭,为破伤风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患者,临床常根据患者的特点将破伤风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潜伏期超过10天,全身肌强直程度较轻,可在起病后4~7天出现肌肉痉挛性收缩,但持续时间很短,一般数秒钟即停止,中型患者潜伏期7~10天,初痉期2~4天,临床肌肉强直显著,具有典型的牙关紧闭及角弓反张,阵发性痉挛持续时间延长,持续10s以上,且发作频率增加,但尚无呼吸困难和喉痉挛发生,重型患者潜伏期短于7天,初痉期多短于48h,全身肌肉强直明显,频繁发生痉挛性肌肉收缩,持续时间长,常致患者发绀,并易致喉痉挛窒息,患者常有高热及肺部感染,或因频繁抽搐缺氧而发生脑水肿,严重者发生昏迷,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和全身衰竭。

此外,亦有主张以全身肌强直和阵发性肌痉挛的程度进行分型,更能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潜伏期及初痉期的长短仅为判定病情时参考,仅有全身肌肉强直而无阵发性肌痉挛者为轻型,有明显全身肌强直伴阵发性肌痉挛,但能适当应用镇静剂控制痉挛者定为中型,当痉挛发作频繁又不易为镇静剂控制,或出现喉痉挛者,判为重型,前一种分型方法对临床预测病情的发展和及时给予充分的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后一种分型方法较简便适用,根据入侵部位不同和临床受累肌肉的范围,可分出一些特殊类型的破伤风,局部破伤风仅累及伤口邻近部位的肌肉发生强直和痉挛,如仅面部肌群,单一肢体或上半身肌肉受累而下肢肌张力正常,此种表现亦可为破伤风的早期表现,一旦误诊,可发展为典型的全身破伤风,甚至因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应在临床诊断时特别注意,由感染部位不同引起的耳源性破伤风,产道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及手术后破伤风等,其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主要与局部感染的严重情况及引流情况有关。

上一页2/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